2025年1月24日-年度总结
前言
这篇总结,从几周之前就开始写了,刚开始苦于无从下笔,其一是我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不知道如何下笔;其二是我不知道从何说起。24年的三月末加入到了研发中心,这不到一年的变化,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很感谢纪老师、陈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与帮助,和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同志们一起学习是一件很享受、快乐的事情。
成长历程
最近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又产生了新的思考。过去的我,困顿而不自知,犹如井底之蛙,又自以为鸿鹄;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面对广阔的知识与精神的世界,我承认我确实是井底之蛙,但是拥有了鸿鹄之志,不断向上攀爬,不管摔了多少次。
肖申克的救赎,我依旧认为希望是最可贵的。纪老师说他对希望的解释,是“希”字可以看做为一位衣衫褴褛的人,“望”中的“亡”意味着牺牲,牺牲什么呢?“月”,时间或者身体上的肥肉;“王”,最终达到目的,成为“王者”。对于什么人希望是最重要的呢?正如《肖申克救赎》里的瑞德,习惯于监狱的生活,重新获得自由时,却手足无措,时刻把自己关闭在牢笼里,始终无法得到自由。希望是美好的,是探索新的世界的大门。这所大门,是安迪给瑞德的,也是研发中心的老师们赋予我的。
陈老师总是提到我的进步很大,具体突破的地方心里面大概清楚一些,成长总是痛苦的,不经历暴雨见不到灿烂的彩虹,穷途末路的原因是走错了路,回个头,换个方向,一切柳暗花明。陈老师说我是大后期人格,只有经历了一些困顿挫折与惆怅迷惘之后才能醒、成长。不得不说陈老师是对的。自那以后,脸上常挂笑容,要培养自己拥有长期的思维,纪老师说“成功是过程参与了,结果顺便的也不错”,做一件事,成功与否在于是否完成了过程,最后的结果不过是花开一现,顺带的果实。之前我总是想要享受过程,但是却往往更在意结果。“换个角度想,再换个角度想。”所遇到的挫折,都是为了未来更强大的自我,困难往往伴随着我们,人生也有意思在这里,就像游戏一样。
经历了暑假的学习后,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反映了一个主题,纪老师分享的一个视频让我们都踏实了下来,把我们收集了很长很长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是一句话,“山高万仞,只登一步。知行合一,安住当下。”。无论是平时做事,还是完成一个长期目标,我们往往都会看到遥远的山头,看到崎岖的山路,这样爬山,不累才怪。人生只有一天,这一天;人生只有一步,就这一步;人生只有一下,就这当下。从这以后,大家都投入到了当下,问题与困惑少了,能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了。在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背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不用担心我的脑子不够用,因为我现在背的东西只有这一句,背完这一句,我接下来,背的也是这一句。
临近放假的时候,大家聚在了一起,我认为是我们大家的“新生”。尽管历经挫折与岁月,老师们对我们是潜移默化的细心耕耘,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大家庭,不断认识世物,一起成长。这一年一共开展了两场辩论赛,第一场是“努力与天赋哪个重要”,第二场是“寒假在研发中心学习好还是在家好”,新生们发表激情的观点至今印象深刻,背后的本质更是良苦用心,当我们待着迫切与期待的目光开始新的学习阶段时,现实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学习对于其他工作来说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何学习、想要学好又是一件困难的事。事事往往如此,阴阳调和,也总有应对措施。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尽管身处异地,却依旧聚在一起探讨代码,分享学习成果,这段时间仿佛又回到了一起学习的日子,把无序的作息变得有序了些。
思想启迪
这一年,我对很多简单的话有了更多的理解,理解到“现实”是如此的现实。把自己从象牙塔里面薅了出来,拍拖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陈老师纪老师在一块学习的日子,无事不可都在学习。几个重点词概括一下我学到的内容“全局观”,“长期思维”,“大概其”,“小鸡吃石子”,“小猫钓鱼”,“GTD”,“思维导图”,“二维表”,“安住当下”,“升维”这里在列纪老师的金句“不怕不知道就怕不知道”,“死不要脸的革命精神”,“不讲究就是发现的原动力”(还有漏掉的大家可以补充一下)。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与他处于同一层次就像处在迷宫里一样,不访跳出来看待它,一览众山小。
能够认识到并且内化与行动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提到了一本书《刻意练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被我放在记忆的角落里落了灰,直到最近才意识到把他拿出来,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为了记住理论知识,每一个字句都要去思考为什么,有什么联系,这么做确实很有。
今年在与他人沟通有了一些进步,对于平衡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看法。尤其是在带自己的小徒弟,小组开会时,如何平衡其中的关系,打破冰点,进行有效沟通都是很重要的。在策划一个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地点人物,要干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结尾,突然发现几年前给李华写的信都寄到了现在,教育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一个闭环,尽管时间很长,但最终的作用点都是自己。我认为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今年开了一门课程,是人工智能概论,尽管我是大学生,但对于这些高科技的了解与运用就像一个年迈的人,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年龄更大的人群,他们对于手机的灵活使用都是一个问题,很多功能不会使用。这是我们大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解决,以我的能力,目前只能想到的就只有希望那些商家能够更人性化,减少一些花里胡哨的广告,国家提供更多通识课程的学习渠道与服务,大多数人都不能掉队。
还有一点,我可以尝试着接受很多事情,并尝试着接受他们的结果,对我所处视野更加包容与体谅,对于自身而言,这个进步让我很高兴。
团队合作
暑假的时候孤身一人,寒假的时候结实了一群志同的人。拆装机陈老师用锤子砸CPU的场景历历在目,大家一起重装系统,一个暑假又哭又笑,十分精彩。开学以后,加入了很多新鲜血液,在充满挑战的日子里一起迎接挑战。这样一个共同学习,培养共同目标,合作共赢的平台是宝贵的,一般遇到的机会很少,如此有内驱力与凝聚力的团队,我是第一次遇到。很感谢老师们的教导,在这里让我感到无比亲切,让我第一次有了敢于试错敢于犯错的勇气,并从其中收获总结经验,不断成长与进步;让我意识到我是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路,并能做出规划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往往最不起眼的二字“目标”,却是最难获得的。无论是现在的生活也好,还是刚刚进入大学,目标也许是一个泛泛而谈的词语,但是他的作用影响很深远。《肖申克的救赎》中,其一表达的主题是禁锢与自由,瑞德从监狱中出来的时候,他获得了自由,但无时无刻不被自己禁锢着,没有一点自由,对监狱外的生活感到窒息,对于一个四年都上厕所需要打报告的人才能上厕所的人来说,自由已经变了质。对个人的情况也是如此,目标看似约束的同时,却是我不断实现自由的途径与过程,其学习与达到目标的过程让我的思维与意识不断解放,让我能够安排自己想去做什么,并且获得成效,这些是真正的自由,追求并满足自我价值感。
最后,有希望就有可能。
现实中,我们一生下来就活在一定范围的体制内,被社会规则、阶层、法律、资源、种族、信仰等“高墙”包围。如果我们逐渐习惯了这个范围,失去冲破它的希望,就会像老布一样,一旦把他突然置于一个更高级的或不同的体制,当然会不适应,甚至直接自杀。安迪每天在肖申克监狱想逃出去,也是我们每天为自由奋斗的写照;安迪一点点挖墙,就像我们一点一点的努力;安迪最终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拥抱自由,这种终获自由的仪式感也是我们想要的…
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学业有成,事业进步,蒸蒸日上,继往开来。接下来的一年,继续加油!
2025年1月25日
仔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