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个深夜的求救电话
前几天深夜,我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对方是一位做电商线上销售平台(网站+小程序)的老板,声音里满是焦虑和疲惫。他的平台正在遭受猛烈的DDoS攻击,而且偏偏是在销售的业务高峰期!平台和小程序已经瘫痪接近2个小时,技术团队尝试了常规手段却束手无策,每一分钟都意味着巨大的订单损失和客户流失。情急之下,他辗转联系到我,希望能救救他的“命根子”。
危机现场:瘫痪的不仅仅是服务器
初步了解情况,问题比想象的更棘手:
-
攻击猛烈且持续: 流量远超平台日常峰值数倍,服务器资源(CPU、带宽、连接数)被彻底压垮。
-
常规防御失效: 原有的基础CDN和云防火墙在如此规模的攻击下形同虚设。
-
业务高峰雪上加霜: 攻击时间正是销售黄金期,用户访问和交易需求本就巨大,瘫痪两小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口碑损害难以估量。
-
恢复无门: 内部团队尝试了重启、扩容、封IP等常规手段,但攻击流量变化莫测,收效甚微,无法在可接受时间内恢复服务。
临危受命:快速诊断与全套解决方案
时间就是金钱,甚至是企业的生死线。我立即介入,进行快速诊断并实施了一套组合拳解决方案:
-
紧急隔离与引流 (立竿见影):
-
启用高防IP/高防CDN: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立即将网站和小程序的域名解析切换到专业的高防服务(如上海云盾的高防IP或高防CDN)。高防节点拥有海量的清洗带宽和智能清洗集群,能有效吸收和过滤掉绝大部分恶意流量。
-
验证与切换: 指导客户快速完成高防服务的购买、配置和DNS切换。这一步旨在最快速度将攻击流量从源站引开,让源站压力骤降。
-
-
精细化流量清洗 (精准打击):
-
基于高防的智能清洗: 利用高防服务内置的智能算法(基于IP信誉、请求频率、行为模式等)自动识别并拦截异常流量。
-
定制WAF规则: 针对性地分析攻击特征(如特定的User-Agent、高频请求特定API/URL、异常来源IP段)。在高防或云WAF层面设置紧急规则:
-
对超高频访问IP进行临时封禁或挑战(如JS验证、滑块验证)。
-
对攻击特征明显的请求(如大量请求不存在的资源、特定攻击工具指纹)直接拦截。
-
限制单一IP的连接数和请求速率(Rate Limiting)。
-
-
-
源站保护与恢复 (稳固后方):
-
源站IP隐藏: 确保高防回源IP严格保密,仅允许高防节点访问源站服务器,杜绝攻击者绕过防御直接攻击源站IP。
-
源服务器安全加固: 检查源服务器安全组/防火墙,确保仅开放必要端口(通常仅80/443及管理端口),且仅允许高防回源IP和管理IP访问。
-
服务重启与监控: 在攻击流量被高防有效引流后,有序重启Web服务、数据库等服务。密切监控服务器资源(CPU、内存、带宽、连接数)和服务状态。
-
-
业务层韧性增强 (保障核心):
-
关键接口限流降级: 在应用层(如Nginx网关、微服务网关、业务代码)对非核心查询接口(如商品列表、评论)实施更严格的限流策略,优先保障核心交易链路(登录、加购、下单、支付)的可用性。
-
静态资源彻底分离: 确保图片、JS、CSS等静态资源完全托管在对象存储并通过CDN分发,最大限度减轻源站负载。
-
效果:从瘫痪到复苏
这套组合拳实施后:
-
5-15分钟内: 高防生效,攻击流量被成功引流和清洗,源站服务器负载显著下降。
-
30分钟内: Web服务和小程序后端服务陆续成功重启并稳定运行。
-
1小时内: 网站和小程序核心功能(浏览、加购、下单)基本恢复访问,用户体验逐渐正常。
-
后续2小时: 持续监控调整WAF规则,稳定服务,业务流量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成功扛住了攻击余波。
复盘与长效建议:防患于未然
危机暂时解除,但安全防护是持久战。我帮老板梳理了后续必须跟进的加固措施:
-
常态化高防防护: 业务高峰期或对稳定性要求高的时段,持续使用高防服务作为入口,不能等攻击来了再买。
-
WAF策略优化: 根据攻击日志持续分析,将临时规则沉淀为长期有效的安全策略,并定期更新规则库。
-
全站HTTPS: 强制HTTPS,增加攻击者分析和伪造请求的难度,同时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
访问日志精细化监控与分析: 部署ELK或类似日志分析平台,实时监控异常访问模式,建立告警机制(如异常高频IP、特定错误码激增)。
-
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不同级别攻击的响应流程、责任人、操作步骤(如切换高防、启用备用资源、对外公告模板)。
-
安全演练: 定期进行模拟攻击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和团队响应能力。
-
考虑云原生架构: 评估采用Serverless、容器化等技术,利用云平台的弹性伸缩能力应对突发流量(包括恶意流量),但需配合强大的安全防护。
结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这次惊险的“生死2小时”救援,再次印证了:
-
DDoS攻击门槛在降低,危害在加大: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尤其是有点规模的线上业务。
-
专业防护工具是基石: 面对大规模攻击,基础防护远远不够,专业的高防IP/CDN是救命稻草。
-
快速响应与正确决策是关键: 时间就是金钱,清晰的应急流程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缺一不可。
-
安全是持续过程: 解决了当次危机只是开始,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和常态化防护机制才能长治久安。
希望这位老板的经历能给大家敲响警钟。如果你的业务也暴露在公网,尤其是电商、游戏、在线服务等,务必提前评估DDoS风险,做好充分防护预案。 别等到业务瘫痪、损失惨重时才想起“安全”二字。技术人,守护的不仅是代码,更是企业的生命线。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DDoS防护经验或遇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