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工厂长大,对工业制造有着浓浓的兴趣和感情,后来工作了,机缘之下进到汽车这个行业,但我是个IT Man,也就是说,我是在汽车圈的IT男,对于国内的汽车行业来讲,虽然不是最早的那批在汽车圈混的人,但是有幸在汽车发明者的企业学习了10多年,还是有些收获。后来因为家庭,更换城市意外获得了新能源车企的offer,让我对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更喜欢这个行业,曾经在某些汽车网站逐渐兴起时,那时候就在尝试要不要做一些汽车编辑的工作,但勇气欠缺,都是浅尝辄止,但对汽车的那份热爱未曾减掉丝毫。
智驾在国内越来越成熟,某些车企发布新品时,怎样称呼、定义的都有,甚至于都“遥遥领先”到全宇宙的水平了,这里想提几点感受:最初电动汽车兴起时,我想大家不能避开Tesla这个品牌,这个品牌在最初量产车就以智能辅助驾驶宣传,当然要注意无论是Tesla还是当时我所在的企业在宣传中都是强调的“辅助”,甚至在广告中严格注意,因为“自动驾驶”首先广告本身是否合法,其次在路面驾驶是否合法。所以对于当下“XX领先”、“XXX以内最好”等等铺天盖地的宣传用语,只想说一句,“请遵守法规”。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以00后居多了,这个群体在步入社会时,接触到的很多文化导向都是“XXX以内最好”这种话术,久而久之,心底那层薄薄的怀疑的思维就被攻陷了,说得多了,盲从跟风的就多了。三个女生深夜高速发生事故,车辆燃烧三个豆蔻年华的女生就这样没了,令人惋惜。
对于驾驶也有一点点经验:
一、关于深夜高速驾驶,将近20年的驾龄的,除非极特殊情况跑过夜里高速,视力、环境、天气、高速无灯这些客观因素都是我最大的顾虑,内心对于深夜跑高速实际是带有抵触情绪的。
二、关于速度,国内高速一般限定120KM/h,但如果是对车感还不错的驾驶员,开到100KM/h的时候,实际速度已经很快了,甚至高速能超过大部分车了,当然不抬杠,开170的也存在,甚至我之前的周围就存在这样的同事,公司一下班奔着五环路的盘桥就疾驰而去,一个漂移一辆黄色focus就入弯了,每每看到那黄色闪电,我都在想我啥时候能get到这技能。
三、关于“智驾”,如果智能驾驶突出的是辅助二字,我是相当赞同的,因为真的能缓解、帮助驾驶员很多事情。但是对于一个工业零部件如此之多,且高度集成的工业产品,故障是难免的,无论是人在驾驶,还是智驾,都要保持时刻的清醒以及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要记住行车安全是底线而非是最大的豪华。
新能源车企的从业经验,也了解很多产品的开发过程,有的时候在想我们看似产业链大全的环境,然而每个链条中节点自身的行业积累到底是什么,小时候在小五金冲压工厂长大,无论是手摇的小冲压机,还是大一点吨位的冲床都亲自操作过,甚至一个暑假都在工厂里干活,20多年过去偶尔再进入车间,除去车间本身已经是钢结构造型的变化,手摇、冲床依旧是那些,可能比较自动化一些就是“跳步”,工艺、质量的积累并提升真的很少,扯远了,希望真的工匠越来越多吧,从而带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如此疯狂的智驾
于 2025-05-09 11:44:06 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