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高德技术!
1.导读
作为汽车智能化的“眼睛”,传感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本文将探讨,作为一种优质的“数字化传感器”,地图数据如何赋能汽车ADAS系统,如何在汽车智能化的变革中发挥作用。
2.背景
2.1 ADAS及其发展
ADAS(AdvancedDriver Assistance System),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如单双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不断感知车身周围环境并收集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实时的系统的融合运算和分析,从而在车辆行驶中能够主动提醒驾驶员,或者某种程度上接管车辆的部分控制,让驾驶员预先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1.1 ADAS发展
ADAS 通常由多个配套系统协作而成,举例常见的系统有:
前碰撞预警 (FCW)
自动紧急制动 (AEB)
车道偏移报警 (LDW)
车道保持辅助 (LKA)
自适应巡航 (ACC)
盲点探测系统 (BSD)
全景泊车系统 (SVC)
根据公开资料估计,2025年全球ADAS市场规模将达275亿欧元,2015~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欧美日将标配AEB功能,ADAS渗透率提升正在路上。2016年3月,美国主流车厂承诺将于2022年9月前在所销售新车全部标配AEB功能。2019年2月,欧盟地区和日本、澳大利亚共约40个国家达成协议,所有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载客少于9人的货车及小型巴士)都必须配备AEBS (AEB+ABS),日本将于2020年起执行,欧盟将于2022年起执行。2016年底出台的交通部文件规定,中国自2018年4月起大客车强制安装FCW、自2019年4月起强制安装AEBS,但实际执行状况较差。
2.1.2 ADAS终局: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 AD)
ADAS被视为汽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前提,对于终局的自动驾驶,目前处在海外先行、国内紧跟的情况下。从国际来看,美国在80年代初开始自动驾驶军事化应用,而欧洲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自动驾驶车辆,更多强调单车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究,日本的自动驾驶研发略晚于欧美,更多关注于采用智能安全系统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采用车间通信方式辅助驾驶。
进入 21世纪后,随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DARPA)挑战赛的开启,提高了自动驾驶的社会关注度,从2009 年起陆续开启产业热潮,谷歌首先布局自动驾驶,随后Intel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收购Mobileye,通用汽车并购Cruise Automation,谷歌无人驾驶项目扩展为子公司Waymo。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
国内的自动驾驶起步依托于高校。2009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国家战略的推进刺激了行业快速发展,自国务院在2015 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起,以自动驾驶技术为重点的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大批初创企业投身自动驾驶领域。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
2.2 传统传感器的使用
2.2.1 传统传感器的类型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