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流程:
一、前处理
二、求解
三、后处理
01
前处理
1.1 几何模型构建
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模型构建如图 1所示。
图 1 模型
1.2 网格模型构建
在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插入一个面映射和一个多区域的方法,最终效果图如图 2所示。
图 2 网格模型
1.3 有限元模型构建
1.3.1 材料定义
添加圆板材料的失效,圆柱体使用默认的结构钢材料,具体设置如图 3所示。
图 3 材料设置
1.3.2 属性赋予
将定义好的材料赋予给对应的part,设置如图 4所示。
图 4 属性赋予
1.3.3 连接关系设置
无
1.3.4 接触关系设置
保留DYNA自动生成的Body Interactions,右击LS-DYNA插入Contact Properties,选择已有的Body Interactions,将类型改为侵蚀,如图 5所示。
图 5 接触设置
02
求解
2.1 载荷设置
直接在圆柱体上添加一个速度,具体设置如图 6所示:
图6 载荷设置
2.2 边界设置
将圆板边缘固定,具体设置如图 7所示。
图 7 边界设置
2.3 求解设置
右击LS-DYNA插入一个SPH自适应固体,选择圆板模型,同时设置一下求解时间等相关求解参数,具体设置如图 8所示:
图 8 求解设置
03
后处理
3.1 求解
直接进行求解。
3.2 结果展示
Workbench当中不会显示sph粒子模型,可以用lsprepost直接打开求得的d3plot软件,在lsprepost中可以很好的查看到sph粒子的转化效果。下图展示两种软件下的效果。
图9 DYNA展示结果
图10 Workbench展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