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串口是什么?只知道拿来进行使用,只能使用别人封装好的,导致如果下位机更换了,就不知道如何去对接了,出现拆包,粘包,就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了。所以这篇文章,就来认识一下串口究竟是什么。
一、android 设备
我们会发现,一些智能家居,门禁,人脸考勤,自动售卖机等等,都会使用android设备来实现控制硬件来动作。
这里我们所说的android设备,和我们所使用的手机,虽然都是android系统,但android设备的系统是经过定制化才得出来的。比如厂商主动开放Root权限,我们才能进行设备驱动,才能进行串口开发,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实现软件控制硬件的联动,并且这些android设备,往往会提供更多的接口去和硬件通讯,比如串口,a和b,tx和rx。
二、串口是什么?
在Linux/Android系统中,一切皆文件!我们经常使用串口,就会看到有输入流,输出入流,其实,无论是硬盘里的文档、摄像头、还是串口,都被看作“文件”。
- 打开文件
:
open("/dev/ttyS0")
→ 就像双击打开一个文档。 - 读取数据
:
read()
→ 像从文档里读文字。 - 写入数据
:
write()
→ 像往文档里打字。 - 关闭文件
:
close()
→ 关闭文档。
Android基于Linux内核,所以串口也是/dev/tty*
文件。但普通APP无法直接访问,需要以下方法:
Root权限:
直接操作
/dev/ttyS0
,但会破坏系统安全。
adb shell "su -c 'chmod 666 /dev/ttyS0'" # 强制修改文件权限
使用android设备,厂商开放接口:
通过Android的硬件抽象层(HAL)或JNI调用底层驱动。
// Java通过JNI调用C代码操作串口public native int openSerialPort(String path, int baudRate);
三、一般android设备的系统,不会使用太高的版本
一般android 设备,会使用android4,android5,或者android7。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智能家居设备通常采用 低成本硬件方案(如全志A33、瑞芯微RK3308等低端芯片),其配置远低于主流手机。并且旧版本AOSP(Android开源项目)代码量更小。例如:
Android 4.4代码库约40GB,编译后系统镜像≤800MB
Android 11代码库超100GB,系统镜像≥2GB
并且,做android智能家居,追求的是稳定性,智能家居设备需 7×24小时运行,旧版本Android经过多年工业场景验证:
- Android 4.4
:2013年发布,已修复大量稳定性问题(如内存泄漏、死锁)。
所以,智能家居设备选择旧版Android的原因是: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通过成熟稳定的系统版本实现功能、成本与维护效率的最优平衡。
四、停止位
1. 停止位是什么?
停止位是数据包末尾的标志信号,表示当前数据包传输结束。
- 简单理解
:停止位就像说话时的句号,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该你回应了”。
2. 为什么需要停止位?
- 同步复位
:接收方检测到停止位后,复位内部计时器,准备接收下一个数据包。
3. 停止位的作用时机
- 数据包结束时生效
:发送方发送停止位,接收方检测到后确认当前数据包接收完成。
五、粘包、半包如何处理呢?
出现粘包的原因,有很多种情况:
发送方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接收方处理速度不足,导致缓冲区堆积。
若协议未定义数据包长度,接收方无法判断何时结束。
读取数据的频率控制不了,也无法干涉,有几率出现拿不到完整的数据,可能是因为发送方阻塞,或者发一半的时候被取走了。
4种处理方式:
- 固定长度
- 包头包尾标识
- 长度字段
- 默认不处理
5.1 默认不处理【测试时使用】
一般生产环境中不使用这种模式。
建议使用场景:
1. 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低的简单调试
2. 传输固定长度数据包的场景
3. 需快速验证基础通信功能的场景
@Override public byte[] execute(InputStream is) { try { // 获取当前可读取的字节数(不保证后续实际读取数量) int available = is.available(); if (available > 0) { // 创建与可用字节数相等的缓冲区 byte[] buffer = new byte[available]; // 尝试读取数据(实际读取数可能<=available) int size = is.read(buffer); if (size > 0) { // 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可能包含不完整数据包) return buffer; } } else { // 无可用数据时暂停,避免CPU空转(可能引入延迟) SystemClock.sleep(50); } } catch (IOException e) { // 异常处理(建议记录日志而非仅打印堆栈) e.printStackTrace(); } // 无数据或异常时返回null return null; }
5.2 包头包尾标识【使用较多】
适用场景:协议明确规定了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标记.
在数据包头部和尾部添加特殊标记(如0xAA 0x55
)。
// 示例:数据包格式[0xAA][0x55][数据][CRC校验][0x55][0xAA]
拿到数据以后,就解析头和尾,取出数据,如果尾没有,可以判断为是半包,需要先把前面的数据存储起来,继续从串口里面拿数据,进行拼接。
需要结合缓冲区。
5.3 长度字段【使用较多】
包头中明确声明数据长度,接收方按长度读取。
// 示例:包头包含长度信息struct PacketHeader { uint8_t start_marker; // 0xAA uint8_t length; // 数据部分长度 uint8_t data[256]; // 数据 uint8_t crc; // 校验码};
有了长度字段以后,我们获取数据的时候,就会根据字段的长度来拿到指定的数据。如果长度不符号,那么数据就是出现了问题。
5.4 固定长度
需要和下位机,约定每个数据包固定长度(如64字节),不足部分填充空值。
// 示例:温度数据固定为8字节(含填充)uint8_t packet[8] = {'T', '2', '5',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数据固定长度,那么就更加好办了,需要严格按照这个长度要求,如果超出,那么就会出现问题。比较严格,不利于扩展。
5.5 下面我们使用头尾标识+缓冲区+超时写一个处理半包,粘包问题的代码。
这里我们主要看读线程,所以先粘贴一个不做任何处理粘包问题的代码。
@Override public byte[] execute(InputStream is) { try { int available = is.available(); if (available > 0) { byte[] buffer = new byte[available]; int size = is.read(buffer); if (size > 0) { return buffer; } } else { SystemClock.sleep(50);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我们创建一个缓冲区出来,将收到的数据存储起来
private final ByteArrayOutputStream receiveBuffer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将收到的数据,放到缓冲区里面
@Override public byte[] execute(InputStream is) { try { int available = is.available(); if (available > 0) { byte[] buffer = new byte[available]; int size = is.read(buffer); if (size > 0) { synchronized (receiveBuffer) { // 将新数据追加到缓冲区 追加到 receiveBuffer(ByteArrayOutputStream)的尾部。 receiveBuffer.write(received, 0, size); // 尝试解析缓冲区 processBuffer(); } } } else { SystemClock.sleep(50);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解析缓冲区的
// 解析缓冲区核心逻辑private void processBuffer() { // 1. 将缓冲区数据转为字节数组 byte[] bufferData = receiveBuffer.toByteArray(); int bufferSize = bufferData.length; // 2. 查找起始符位置(如:0xAA 0xBB) int startIndex = findStartIndex(bufferData); if (startIndex == -1) { // 情况1:未找到起始符,清空无效数据(避免内存溢出) resetBuffer(bufferSize); return; } // 3. 在起始符之后查找结束符位置(如:0x0D 0x0A) int endIndex = findEndIndex(bufferData, startIndex); if (endIndex == -1) { // 情况2:找到起始符但未找到结束符,保留起始符之后的未处理数据 retainUnprocessedData(startIndex); return; } // 4.提取完整数据帧(排除起始符和结束符) int dataStart = startIndex + START_FLAG.length; int dataEnd = endIndex - END_FLAG.length + 1; if (dataEnd >= dataStart) { byte[] packet = Arrays.copyOfRange(bufferData, dataStart, dataEnd); //将完整的数据报传递给业务层处理 onPacketReceived(packet); } // 5. 保留结束符之后的数据,用于下次处理【处理粘包】 retainRemainingData(endIndex + 1, bufferSize);}
逻辑步骤:
1. 将缓冲区数据转为字节数组
2. 查找起始符位置(如:0xAA 0xBB)
3. 在起始符之后查找结束符位置(如:0x0D 0x0A)
(1)找到起始符但未找到结束符,保留起始符之后的未处理数据【解决半包的问题】
4. 提取有效数据(排除起始符和结束符)
5. 保留结束符之后的数据,用于下次处理【解决粘包的问题】
retainRemainingData、retainUnprocessedData方法的代码
/** * 保留剩余数据(当完整包处理完成后) * @param endIndex 当前数据包结束位置 * @param totalSize 缓冲区总大小 */private void retainRemainingData(int endIndex, int totalSize) { if (endIndex < totalSize) { byte[] remaining = Arrays.copyOfRange( receiveBuffer.toByteArray(), endIndex, totalSize ); receiveBuffer.reset(); receiveBuffer.write(remaining, 0, remaining.length); } else { receiveBuffer.reset(); }}/** * 保留未处理数据(当找到起始符但未找到结束符时) * @param startIndex 起始符的起始位置 */private void retainUnprocessedData(int startIndex) { byte[] remaining = Arrays.copyOfRange( receiveBuffer.toByteArray(), startIndex, receiveBuffer.size() ); receiveBuffer.reset(); receiveBuffer.write(remaining, 0, remaining.length);}
假如说,一直都没有尾呢?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清理缓冲区的内容,避免出现内存问题。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TIMEOUT_MS = 1000; // 超时时间1秒public void init() { timeoutTask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receiveBuffer) { if (receiveBuffer.size() > 0) { receiveBuffer.reset(); } } } };}
注意,得处理多线程的问题。
缓冲区是什么?
• 实时解析串口输入的字节流,动态分割为完整数据包。
• 解决粘包(多个包粘连)和半包(一个包分多次到达)问题。
六、流控
流控,简单理解,就是控制数据收发的频率。比如你处理数据不过来的时候,让其先不发。
硬件流控(可选)
启用 RTS/CTS 硬件流控,防止缓冲区溢出导致丢数据。
适合高速传输场景(如波特率 ≥ 115200)。
七、校验和
累加和校验(简单):
将数据所有字节相加,取低8位作为校验码。
示例:数据
0x01 0x02
→ 校验码 = 0x03。
CRC 校验(更可靠):
通过复杂算法生成校验码(如 CRC16),可检测多位错误。
工具:在线 CRC 计算工具生成代码。
作者:前行的小黑炭链接:https://juejin.cn/post/7496702087720501282
关注我获取更多知识或者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