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逐渐迈向成熟阶段,云原生技术以其“生在云上、长在云上”的核心理念,被普遍认为是云计算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方向。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破解传统云实践中所面临的应用升级缓慢、架构臃肿、迭代效率低下等难题,更为业务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云原生技术,以微服务、DevOps、持续交付、容器化等特征而著称,其高度开放、灵活可编排的特性,为现代应用架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微服务架构使得应用得以原子化,极大提升了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作负载规模的急剧增长。微服务间的频繁交互使得容器间的东西向流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DevOps的推动下,应用的开发、测试、部署等流程得以高效协同,实现了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然而,这也导致了容器创建和销毁的频率大大提高,传统的基于IP地址的安全策略在这种环境下变得不再可靠。
网络分段作为云原生环境的基础安全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防火墙由于其设计理念和功能限制,难以适应云原生环境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基于K8S的Network Policy虽然在某些场景中能够提供一定的策略管理能力,但在规模化场景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而基于Agent的外挂式微隔离方案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隔离效果,但却极大地限制了云原生技术的敏捷性和弹性。
更为严峻的是,在集群内全通的“大二层”容器网络中,内部的东西向流量处于完全的黑盒状态,既无法有效监控,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情况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云原生环境下的业务安全面临极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在保障云原生技术敏捷性和弹性的同时,实现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的云原生技术发展,需要在安全性、可管理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确保云原生环境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以下是云原生技术面临的挑战
- 容器安全:云原生应用广泛采用容器化技术,使得应用程序及其所有依赖项打包到独立的运行环境中。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