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VC到DDD的架构演进

本文从MVC架构出发,探讨其在业务发展中的问题,然后逐步介绍如何演进到DDD(领域驱动设计)架构,包括统一语言、限界上下文和分层设计。通过DDD的战术设计和战略设计,解决MVC架构中代码维护性差、复杂性高等问题,同时也指出DDD在性能、事务和推广方面的挑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DD这几年越来越火,资料也很多,大部分的资料都偏向于理论介绍,有给出的代码与传统MVC的三层架构差异较大,再加上大量的新概念很容易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本文从MVC架构角度来讲解如何演进到DDD架构。

从DDD的角度看MVC架构的问题

代码角度:

  • 瘦实体模型:只起到数据类的作用,业务逻辑散落到service,可维护性越来越差;
  • 面向数据库表编程,而非模型编程;
  • 实体类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网状结构,成为大泥球,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不敢轻易改代码;
  • service类承接的所有的业务逻辑,越来越臃肿,很容易出现几千行的service类;
  • 对外接口直接暴露实体模型,导致不必要开放内部逻辑对外暴露,就算有DTO类一般也是实体类的直接copy;
  • 外部依赖层直接从service层调用,字段转换、异常处理大量充斥在service方法中;

项目管理角度:

  • 交付效率:越来越低;
  • 稳定性差:不好测试,代码改动的影响范围不好预估;
  • 理解成本高:新成员介入成本高,长期会导致模块只有一个人最熟悉,离职成本很大;

第一层:初出茅庐

以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把眼光转向DDD,于是埋头啃了几本大部头的书,对以下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

  • 统一语言
  • 限界上下文
  • 领域、子域、支撑域
  • 聚合、实体、值对象
  • 分层:用户接口层、应用层、领域层、基础层

于是把MVC架构进行了改造,演进成DDD的分层架构。

DDD分层架构:

image

MVC架构到DDD分层架构的映射:

image

至此,算了基本入门了DDD架构,扩展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过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冒出新的问题:

  • 一段业务逻辑代码,到底应该放到应用层还是领域层?
  • 领域服务当成原来的MVC中的service层,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类也在不断膨胀,好像还是老样子啊?
  • 聚合包含多个实体类,这个接口用不到这么多实体,为了性能还是直接写个SQL返回必要的操作吧,不过这样貌似又回到了MVC模式
  • 既然实体类
<think>好的,用户问的是Java开发的DDD模式和MVC模式的区别有哪些。我需要先回忆一下这两个模式的基本概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点。首先,MVC应该是指Model-View-Controller,是比较传统的分层架构,而DDD是领域驱动设计,更侧重于业务领域的建模。 首先,得确认用户可能对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太清楚它们在实践中的区别。用户可能是开发人员,正在考虑项目架构的选择,或者在面试中被问到这个问题。需要从设计思想、核心目标、结构分层、适用场景等方面展开对比。 MVC模式主要关注的是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的分离,将应用分为模型、视图、控制器三层。模型处理数据,视图显示数据,控制器处理用户输入。这种分层有助于前端和后端的分离,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应用,或者需要快速开发的项目。 而DDD模式更强调领域模型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将业务逻辑集中在领域层,避免业务逻辑分散在代码各处。DDD适用于复杂业务系统,需要深入理解业务领域,通过聚合根、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等构建丰富的领域模型。 接下来要比较两者的核心差异。比如设计目标,MVC是技术分层,而DDD是业务驱动;结构上,MVC分为模型、视图、控制器,而DDD可能分为用户接口层、应用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等;在适用场景上,MVC适合简单或中等复杂度的应用,而DDD适合业务复杂的系统。 还需要考虑代码组织方式的不同,MVC可能会将业务逻辑分散在Controller或Service层,而DDD会集中在领域层,使用领域对象来封装业务规则。此外,DDD中的一些概念,如限界上下文、通用语言、仓储模式等,是MVC中没有的。 用户可能想知道在Java项目中如何选择这两种模式,因此需要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比如,如果项目业务逻辑复杂,需要长期维护和扩展,DDD可能更合适;如果是CRUD应用,MVC足够。 同时,要注意避免混淆,虽然两者都涉及分层,但目的和实现方式不同。可能还需要提到,实际项目中可能会结合使用,比如在DDD的分层架构中,某些层可能采用MVC的结构,尤其是在用户接口层。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区别,并给出实际例子帮助理解。比如,MVC中的Model可能只是数据容器,而DDD中的领域模型包含行为和业务逻辑。这样用户能更直观地理解差异。</think>Java开发的DDD(领域驱动设计)模式和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两种不同维度的设计理念,以下是它们的核心区别: --- ### **1. 设计目标差异** - **MVC模式** 核心目标是**技术分层**,将代码划分为模型(数据)、视图(界面)和控制器(逻辑)三部分,**关注用户交互与数据展示的分离**。 例如:用户点击按钮(View) → 控制器(Controller)处理请求 → 更新数据库(Model)。 - **DDD模式** 核心目标是**业务驱动**,通过领域模型(Domain Model)**聚焦复杂业务逻辑的实现**,强调业务专家与开发者的协作,**用代码直接映射现实业务规则**。 例如:订单履约流程 → 拆解为订单聚合根(Order)、库存服务(InventoryService)等业务概念。 --- ### **2. 分层结构对比** - **MVC分层** $$ \text{View层(界面)} \leftrightarrow \text{Controller层(逻辑)} \leftrightarrow \text{Model层(数据)} $$ Model通常只是数据载体(如DTO),业务逻辑可能分散在Controller或Service中。 - **DDD分层** $$ \begin{align*} &\text{用户接口层(适配外部请求)} \\ &\text{应用层(协调业务流程)} \\ &\text{领域层(核心业务逻辑)} \\ &\text{基础设施层(技术实现)} \end{align*} $$ 领域层包含实体(Entity)、值对象(Value Object)、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等,**直接承载业务规则**。 --- ### **3. 适用场景** - **MVC适用场景** - 业务简单(如CRUD操作) - 快速开发需求(如管理后台) - 技术复杂度低,逻辑集中在数据流转 - **DDD适用场景** - 业务复杂(如金融交易、供应链系统) - 需要长期维护和扩展的系统 - 需清晰划分业务边界(通过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 ### **4. 代码差异示例** - **MVC的Service类** ```java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 直接操作数据库,逻辑与数据混合 public void createOrder(OrderDTO dto) { Order order = new Order(); order.setAmount(dto.getAmount()); orderRepository.save(order); } } ``` - **DDD的领域对象** ```java public class Order { // 业务逻辑内聚在实体中 private BigDecimal amount; private List<Item> items; public void applyDiscount(DiscountPolicy policy) { this.amount = policy.calculate(this.items); } } ``` --- ### **5. 核心区别总结** | **维度** | **MVC** | **DDD** | |----------------|----------------------------|-----------------------------| | **关注点** | 技术分层 | 业务建模 | | **代码组织** | 按技术职责分层 | 按业务领域划分限界上下文 | | **业务逻辑** | 可能分散在Controller/Service | 集中在领域层(实体/服务) | | **适用性** | 简单业务 | 复杂业务 | --- ### **如何选择?** - 若业务简单且以数据操作为主 → **优先MVC** - 若业务规则复杂、需长期演进 → **采用DDD** - 实践中二者可结合:DDD负责核心业务,MVC处理前端交互。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