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说明: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切实保证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优秀学位论文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对标优秀、追求卓越”的高质量学位论文发展氛围,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24年10月29日组织召开「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范本解读座谈会」,学院两位老师团队代表以及各级研究生代表参会。
文章说明:本文章根据博主现场笔记整理得到。座谈会的解读顺序为先博士后硕士,这也是官方推送中的顺序,本文根据受众群体分布调整顺序为先硕士后博士,请读者注意。本文章为终稿,若无特殊情况,将不再进行修改。
官方推送:浙江工业大学计E890 - 计算机学院召开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范本解读座谈会
文章目录
优秀学位论文范本列表
作者 | 学位 | 标题 | 研究方向 | 获奖 |
---|---|---|---|---|
冯文灏 | 硕士 | 基于去耦策略和预警保护机制的相互依存网络鲁棒性研究 | 复杂网络 | 2020年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张玉繁 | 博士 | 编码赋能的高能效反向散射通信技术与应用 | 物联网 | 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
马老师解读优秀硕士论文范本
概述
-
写作思路:发现一个关键问题(XX是导致机电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然后围绕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
-
优秀之处:实验结果非常多,分析和论述能够充分支撑结论。(对于偏理论研究的论文,主要是看公式量或实验量)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介绍研究内容、现有问题。可以用新闻来举例。
第二章 相关工作
在描述前人工作时,可以放一些指标性结果。
第三章~第五章
每章节对应一个成果,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李老师解读优秀博士论文范本
第一章 绪论
这一章主要介绍你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工作和创新。这一部分非常重要,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有什么难度和挑战?以及他人工作的区别在哪里?
1.1 研究背景
(1)大背景
写作秘诀:高屋建瓴。从政策层面上说明大的研究方向的重要性质。通常的做法是引用一些政府工作报告,或者行业报告。政策层面先国家后省级,目的是说明你的工作有政策的支持,与国家发展的大方向相符合,不是夕阳产业。
(2)小背景
小背景说明的是整篇文章的研究动机,具体的研究必要性。通过说明待解决问题的挑战性,论证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建议:分门别类。对于看过的文献,不要堆叠在一起,而是一定要有一个逻辑上的一个组织。
-
分类依据:自己的研究点或理解。比如本文分了三类:XX系统、XX系统的A策略、XX系统的B策略。
-
注意:分出的类一定要与你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后面的对比方案也要在这里提前介绍。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
- 首先建议画一个框图,帮助评阅人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如果能做到清晰全面、一目了然,就能给评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种内容框架图在项目申请书中也很有用。
- 接下来的部分主要是针对你的后面的创新点来写。可以从全文中凝练几段,尽量不要与摘要完全重合,可以加一些变化,写的更详细一些。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这一部分循规蹈矩即可。每一段介绍一章做了什么工作。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提前介绍论文中用到的一些相关技术、方法、平台、软硬件。文章作者的亮点在于,不仅文章发的比较好(CCF-A、CCF-B的都有),而且有仿真硬件平台的测试验证。大多数同学可能只是在自己电脑或服务器上做仿真,如果做的工作能涉及到一些实际硬件平台的搭建或测试,那这是一个亮点。不过要注意,硬件方面的工作周期比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大。所以大家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找一找,能不能有一点能够实际落地的地方,这对于小论文和大论文都是一个加分项。
接下来的三章,每章描述一项工作。
第三章 主要工作一(方案一,理论+仿真)
这一章主要的工作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单码本部分编码反向散射通信方案)。
3.1 研究背景
在绪论部分,已经笼统地介绍了整个文章的动机。在每一章的这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强调一下做这项工作的动机。具体做法是:介绍别人做的工作,然后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3.2 方案概要
在总体上对提出的方案做一个概要介绍,让评阅人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然后再讲具体的细节和实现步骤。如果能用一个比较简明的例子来说明所提方案能够达到的效果,那么这是一个亮点,如下图所示。如果例子太复杂,评阅人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所提方案的优势。
3.3 参数设计
首先对所提出方案下的目标函数进行建模,然后构建优化问题。
3.4 优化问题求解
实际上,上一节的参数优化问题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经过归纳和形式化抽象得到的,然后使用一些经典的方案进行求解。对于算法的描述,可以使用伪代码。
3.5 硬件定制
为了验证上一节的方案,作者对硬件进行了定制,相关工作在本节中介绍。本节以实物图片结束。
3.6 硬件实验性能评估
-
本节主要交代实验场景。这里有很关键的一点:图表要尽可能丰富。如果方案亮点不多,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丰富的仿真加以弥补。
-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理论部分很完美,有设计、问题归纳、问题求解、有效性证明,那相应的仿真和实验部分的图表就可以相对弱化。理论证明是王道,但是这条道往往很难或者走不通(无法证明是最优解)。如果你证明不出来,可以简单的给一个算法复杂度,然后设计各种各样的场景、使用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仿真,保证实验结果的丰富性,再去做进一步的分析。
-
在对仿真结果做分析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结果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同学在做分析的时候,只是说我这条曲线比别人高,我这个结果比别人好,就到此为止了。这种分析只能算一般的分析。更好的分析是,你能不能从结果里面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并尝试进行解释?比如说有一些结果图表,他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单调的,存在一些波动,对于这样的非单调性,你需要着重去解释。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发现隐含问题的能力。如果你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一些不容易轻易觉察到的问题,并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你说不定会发现新的问题。
-
仿真结果不符合预期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我们在做仿真之前,心里肯定都有个预期(实验结果比你选的基线好),但是你不能带着这样的预期去做分析。分析要有亮点,找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展开描述。这就是优秀论文和一般论文的区别之处。
第四章 主要工作二(方案二,理论+仿真)
工作量太多的烦恼:如果在一个成果中提出了方案A,后来又在一个成果中提出了方案B,方案B在某些情况下比方案A效果还好,应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看似存在优劣之分的方案进行应用场景、复杂度、资源需求等方面的全面比较,说明这些方案都有价值,保证逻辑自洽。
第五章 主要工作三(通过软硬件结合落地的原型系统)
-
第五章在原型系统上实施了一个通信方案。
-
在设计原型系统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参数的选择,对于参数的配置可能也要进行很多实验和验证。特别是对于硬件系统,每个参数的设置原因都要讲的非常清楚。 如果你是博士生,你的研究一定要深入细致。 如果你在一个很小的参数上都能做出详细解释,甚至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那么这一点就能打动审稿人。
-
另外,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实物,那么一定要拍照。最好多拍点实验场景相关的照片,来证明你有在做这个工作。
-
理论和实际有时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能在这种情况下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好,这就叫优秀。
参考文献
不管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我作为评审人关注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引用近三年的文献?我的建议是,对近三年文献的引用最好超过30%。因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快,比如语言大模型,可能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出来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你的论文一定要尽可能引用最新的研究,证明你一直在看论文。
现场问答
-
学生提问:我们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经常要引用文献,请问现在是否有比较好用的文献引用软件呢?就是说,我们希望对论文中的文献引用片段进行跟踪,记录哪个片段来自哪篇文献。
-
老师回答:这方面你们应该比我清楚。对于大论文, 文献引用一般集中在绪论的国内外相关工作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放在平时来做,注重积累。 你平时在看文章的时候,需要做一个文献管理,记录每篇文章讲了什么东西、哪些东西可以放到你的大论文里面去,这样到时候去文献管理软件里面挑就行了。你不能等到要写大论文的时候才去读文献,这个时候最多就是做一些小的补充。关于文献管理,现有的工具也很多,可以去请教在论文写作一线的同学。我这里想补充一个扩充参考文献的方法:顺藤摸瓜。对于一篇文章,你可以去谷歌学术里面查它的引用关系,这样可以扩充成一百篇,然后再做筛选。
-
主持人:为了避免大论文外审出现问题,大家尤其要注意一点,就是在整个学习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尽量跟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将我们的大论文写好。
结语
每一篇优秀学位论文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尝试与修改的汗水结晶,都是对学术真理的不懈追求。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砥砺前行,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用实际行动践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