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采购管理中,看似简单的报价流程常成为效率瓶颈:某设备配套企业采购团队每日加班处理报价单,却仍被业务部门诟病“拖进度”,根源在于手工拆分需求、邮件汇总报价等传统模式导致的协同断层与数据混乱。这种“一张报价单拖慢整条采购链”的现象,在中小制造企业中极为普遍。
本文将深度拆解传统询报价流程的效率痛点,从“需求分发滞后、供应商响应脱节、人工比价易出错”等问题入手,详解如何通过“创建结构化需求、发起在线询价、系统自动比价、核价审批闭环”四步,构建供应链自动询报价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报价周期缩短、数据规范统一、决策流程透明的采购效率升级。
一、大部分工厂的报价流程,还是靠“人扛”
虽然大家都在讲“数智采购”“流程再造”,但很多企业的询报价流程,还是这个套路:
- 采购从ERP导出一个总需求Excel;
- 手动拆分给不同供应商,每家发一封邮件;
- 供应商下载、填写、发回;
- 采购一封封收邮件,一个个整理,汇总比价。
这还算是“中规中矩”的,有些企业还在用微信传表、电话询价,甚至纸质打印、人工抄写报价。
问题在哪?
- 协同断层:发出去了没人跟,供应商报不报、什么时候报,全靠催。
- 人工出错:表格格式五花八门,粘贴汇总容易出错,比价不准。
- 过程不透明:没人知道谁什么时候报的,决策缺数据支撑。
- 无法追溯:回头追溯价格、报价人、备注信息,一片混乱。
一句话:报价流程不是“跑”,是“扛”出来的。
二、你不是缺流程,是缺一套能自动化的供应链询报价系统
既然很多工厂都是人工报价,怎么样才能做好一套高效的报价流程?
很多老板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那是不是建个模板,发统一格式的报价单就好了?”
其实根本不是表格的事,而是你的报价流程压根不是协同逻辑:
- 需求信息分发方式落后;
- 供应商响应链条没有打通;
- 报价比价决策靠人工;
- 价格审批流程脱节滞后。
说白了,不管你Excel做得多规范,只要还靠人来发、收、拼、盯——效率都上不去。
我们接触过一家主机厂,年采购额几十亿,报价还靠3个助理天天发邮件回收表格。一个招标项目光询报价周期就要跑10天以上,计划一改还得重来一遍。
他们以为问题是“供应商响应慢”,其实流程本身就不具备高效协同的条件。
所以你要解决的,不是怎么让人更勤快,而是怎么让流程自己能跑起来。
三、报价不只是“发个表”,是一整套采购询价链路
真正高效的采购询价流程,必须是一条链,从“创建需求”一直到“核价确认”,每一步都在线、协同、留痕。
这里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优化好一个完整的采购询价流程:
1)创建询价需求
创建询价需求(结构化信息)
- 填写商品信息、规格型号、数量、交付要求等;
- 采购员可直接从商品库调取,避免重复录入,字段统一。
2)发起询价流程
- 供应商管理系统系统支持选择多个供应商,一键通知发出;
- 支持多渠道通知:邮箱、企业微信、钉钉等;
- 每个供应商收到链接即可进入专属报价入口,无需注册。
3)供应商在线报价
- 支持自动带出历史报价作为参考;
- 报价区间预警,防止误报极端值;
- 附件、备注、替代方案等支持上传,信息齐全。
4)系统生成比价分析表
- 自动汇总所有报价,按价格、交期、付款条件等维度对比;
- 支持一键导出PDF/Excel,报表随时调阅;
- 可设置触发审批流程,系统推送提醒。
5)核价与审批
- 超预算、超限报价自动进审批;
- 价格决策、审批意见全程留痕;
- 审批结束,直接转入采购计划,无需重复录入。
这才是真正的“报价链路闭环”,不是停在报价那一张表上,而是从“谁来报”到“怎么决策”全流程打通。
四、不靠堆人,不靠Excel,报价效率一样翻倍
说实话,这套流程一旦跑通,采购团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终于不用靠“收表+拼表”熬人力了。
- 节奏提速:原来一轮报价3~5天,现在最快半天就能收齐;
- 数据规范:所有报价字段、格式都统一,再也不会因为格式错浪费时间;
- 过程透明:谁什么时候报了什么,全部自动记录,方便回查;
- 责任清晰:历史报价、比价、审批意见都留痕,避免扯皮;
- 联动协同:报价结果还能自动生成订单、触发采购流程,彻底减少“断档”。
更重要的是——采购团队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选供应商”“控成本”这种高价值事情上,而不是“收表格、贴单元格”这些机械活上。
这才是真正的效率释放。
五、FAQ
Q1:小公司没预算上系统,怎么优化报价流程?
A:用 “三步极简法” 提升效率:
- 标准化模板:制作统一的《询价单》Excel 模板,固定字段(物料名称、规格、数量、交期、报价栏),避免供应商乱填;
- 邮箱分组管理:按物料类别给供应商建邮箱分组,批量发送询价单,用邮件规则自动归类回复;
- 比价看板:在 Excel 中设公式自动排序报价,用颜色标记异常价格(如高于历史均价 10%),减少人工核对时间。
Q2:供应商嫌在线报价麻烦,怎么推进?
A:从 “降门槛 + 利益绑定” 切入:
- 简化操作:提供 “报价二维码”,扫码即可填写报价,自动生成标准格式;
- 响应激励:对 24 小时内报价的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
- 历史参考:每次报价时附该物料的历史成交价格区间,减少供应商比价犹豫。
Q3:怎么判断报价流程优化有没有效果?
A:盯紧三个核心数据:
- 单轮报价周期:从传统 3-5 天缩短至 1 天内(紧急需求可半天收齐);
- 人工错误率:报价汇总错误次数从每月 10 次以上降至 3 次以内;
- 供应商响应率:有效报价占比从低于 60% 提升至 85% 以上,且报价完整性(无缺项)达 90%。
写在最后:别小看报价单,它是你采购流程的“起跑线”
很多企业做数字化采购,总喜欢从“合同审批”“付款节点”这些大流程下手,却忽略了最前面这个关键点——报价机制是否高效。
你不把前面的“起跑线”拉平整,后面的流程再快也会被卡住。
所以想提升采购效率,别光看大单流程图,先看你每天那张报价单跑得顺不顺、快不快、准不准。
这张表不是采购填表的工具,而是打通协同、节奏、决策的第一入口。
小表背后,是流程逻辑。 改好这一张单,整个采购链就能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