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是一种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清晰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以一定的逻辑顺序从繁杂的信息中整理出清晰的结构,从而使写作和表达更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系统论中,系统是处在一定环境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我们把各个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要素。
1.1 结构
我们把这种各要素的组织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
1.2 架构
架构的核心也是结构。所谓架构,就是“要素+结构”
1.3 从无序到有序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是从无序到有序的一种思考过程,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析和整理,呈现出有序的结构,继而化繁为简。有结构的信息更易于大脑记忆和理解
2.金字塔结构
通常,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并将这些事物以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金字塔满足我们大脑记忆的两个要求:
a.寻找逻辑关系
在上面的结构中,我们首先对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了归类分组,这里的逻辑关系是葡萄、苹果、橘子是一类的,都属于水果;牛奶、鸡蛋、咸鸭蛋是一类的,都属于蛋奶。这种分类是为我们接下来抽象概念做准备,并且是符合逻辑认知的。
b.概念不能多
找出逻辑关系并分组归类只是结构化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对分组进行抽象概括,提升一个抽象层次,将原来大脑需要处理的6个概念(葡萄、苹果、橘子、牛奶、鸡蛋、咸鸭蛋)减少为2个概念(水果、蛋奶)。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因而也更容易被记住
2.1 特点
只要它满足从“中心主题”出发,具有层次树状结构,那么就属于金字塔结构的范畴,都应该满足搭建金字塔结构的逻辑要求。
2.2 金字塔中的逻辑
逻辑就是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演绎关系、归纳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程度关系、并列关系、类比关系,等等。所谓的“有逻辑”,是指这个关系是合理的,道理是通顺的。
在金字塔结构中,总体上有两个方向的逻辑关系,即纵向逻辑关系和横向逻辑关系。
2.2.1 纵向逻辑关系
纵向是层次关系,上一层思想是对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下一层是对上一层的解释和支持。
a.结论先行(“论”)
所谓结论先行,就是要先抛结论。这一点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尤其重要,就像很多人铺垫了半天,也不说结论。写代码也一样,主方法是中心论点,子方法是对主方法的结构化分解。•
b.以上统下(“证”)
金字塔是一种层次结构,上一层是对下一层的统领和抽象,比如水果是对苹果、橘子的抽象,所以在上一层。
在纵向关系上,主要运用的是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
2.2.2 横向逻辑关系
横向是关联关系,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a.归类分组(“类”)**
将内容相似的思想归为一类,为进一步归纳抽象做好准备。
b.逻辑递进(“比”)
分组中的思想需要有逻辑递进关系,即它们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且满足一定的逻辑顺序。
在横向上,我们要保证每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a)时间顺序:例如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
时间顺序是最容易理解的逻辑顺序,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思想分组。我们平时按照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事就是一种典型的遵循时间顺序的活动。例如,你负责安排一个线下活动,就可以考虑按照时间顺序,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流程思考方式入手,梳理每个流程中能做什么事,并将之拆解为可执行的细节
(b)空间顺序:例如组成某公司的3个部门、化整为零(将整体分解为部分)等。
空间顺序是一种化整为零的分解,这里的空间包括实物空间和概念空间。比如我们把一台电脑拆解为显示器、主板、硬盘、显卡等组成部分,是对实物空间的分解;把农民分为富农、中农、贫农等,是对概念空间的分解
©程度顺序:例如某公司存在的最严重的3个问题。
程度顺序也称为重要性顺序,是指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所采用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