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接口文档都是由服务端来编写的。在项目开发阶段的时候,服务端开发可以视情况来决定是直接编写服务端调用层代码,还是写Swagger描述文件。
建议是如果项目启动阶段,就已经搭好了后台框架,那可以直接编写服务端被调用层的代码(即controller及其入参出参对象),然后通过Springfox-swagger 生成swagger json描述文件。
如果项目启动阶段并没有相关后台框架,而前端对接口文档追得紧,那就建议先编写swagger描述文件,通过该描述文件生成接口文档。后续后台框架搭好了,也可以生成相关的服务端代码。
项目迭代阶段
到这个阶段,事情就简单很多了。后续后台人员,无需关注Swagger描述文件和接口文档,有需求变更导致接口变化,直接写代码就好了。把调用层的代码做个修改,然后生成新的描述文件和接口文档后,给到前端即可。真正做到了一劳永逸。
推荐流程
上面的流程就是在开发阶段,和我们的调用代码一起编写,一个调用接口编写时,根据此接口的功能因为,入参和出参就可以定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编写swagger文档,然后在编写我们的实际代码。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文档静态化,导出html或pdf,就可以利用maven插件去实现
给Mock系统的正常请求及响应全流程数据
很多时候,如果你能在提供接口文档的同时,把所有接口的模拟请求响应数据也提供给前端。或者有Mock系统,直接将这些模拟数据录入到Mock系统中,那将会提高前端的开发效率,减少许多发生在联调时候才会发生的问题。
通过适当地在代码中加入swagger的注解,可以让你的接口文档描述信息更加详细,如果你把每个出入参数的示例值都配上,那前端就可以直接在接口文档中拿到模拟数据。
如下: 
通过example属性,可以模拟请求数据报文,如下
上图是请求参数的案例。
上图是返回值的案例,非常清晰,还有相关的案例数据。
总结
1526)]
上图是返回值的案例,非常清晰,还有相关的案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