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骨干网——国家“信息大动脉”
在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这张错综复杂的信息大网中,骨干网 (Backbone Network) 扮演着“高速公路”和“中枢神经”的关键角色。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浏览、高清视频通话、在线购物,还是支撑各行各业高效运转的企业专线通信、政府的政务云平台、金融机构的实时交易,其背后都离不开骨干网络的强大支撑。
骨干网在国家信息网络中的核心地位示意图
然而,许多人可能会将“骨干网”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互联网”简单划等号,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骨干网更为精准的定义是:一张连接国家或地区主要城市、数据中心及核心网络节点,承载海量数据传输,服务于公众互联网用户和政企客户的基础性、战略性网络设施。它是电信运营商整体网络架构中的“核心层”,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石。
本文作为《电信运营商骨干网》系列专栏的开篇,将带领读者初步了解中国骨干网的基本定义、核心特征、主要建设者,厘清其与我们熟知的CDN网络、云网络以及公众互联网、专用网络之间的关系。通过本篇的概述,为后续深入剖析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广电这四大运营商骨干网的详细发展脉络与技术演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什么是骨干网?与CDN、云网络有何本质区别?
1. 骨干网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骨干网络,顾名思义,是网络结构中的“脊梁”。它特指连接国家或地区内主要城市、大型数据中心以及关键网络交换节点的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在中国,骨干网通常由获得国家许可的一级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和运营。其核心特征包括:
- 超高带宽: 链路带宽通常达到10Gbps、100Gbps,并逐步向400Gbps甚至更高速率演进,以承载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
- 广泛覆盖与跨区域连接: 网络节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实现跨省、跨区域乃至国际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 低时延与高可靠性: 通过优化的网络架构和冗余设计,确保数据传输的低延迟和高稳定性,为各类业务提供质量保障。
- 多业务承载能力: 能够同时承载公众互联网接入、企业专线、VPN(虚拟专用网络)、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云计算等多种类型的业务。
2. CDN网络、云网络 ≠ 骨干网:角色与定位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繁荣,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以及部分民营二级运营商(如光环新网、鹏博士等)也投入巨资建设了大规模的自有网络。这些网络通常被称为:
- CDN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 主要通过在各地部署缓存服务器,将网站内容推送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以加速内容访问速度,优化用户体验。
- 云网络 (Cloud Network): 通常指连接大型数据中心(尤其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服务于云资源的调度、虚拟机迁移、存储互联等内部需求。
骨干网、CDN网络、云网络关系示意图
尽管CDN网络和云网络在技术上也可能采用高带宽、高性能的设备,但它们与骨干网在核心定位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区别:
- 服务范围: CDN和云网络主要服务于自身业务或特定客户群体的内容分发和云计算需求,其网络拓扑和覆盖范围是围绕其业务节点展开的。
- 网络层级与互联: 它们通常位于骨干网的边缘或作为骨干网的“租户”。即便是大型互联网公司自建的DCI(数据中心互联)网络,其跨区域长途光纤也往往是租用或购买一级运营商的裸光纤或波长资源,再自行部署网络设备。 在进行跨区域、长途数据传输时,这些网络主要依赖于租用一级运营商的骨干网传输线路和带宽资源。
- 公共基础设施属性: 骨干网作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更强的公共服务属性和更广泛的互联互通能力,而CDN和云网络则更侧重于特定应用场景的优化。
简单来说,如果将骨干网比作国家公路网中的“国道”和“高速公路主干线”,那么CDN和云网络更像是为特定物流园区或商业综合体修建的“专用连接道”或“内部道路系统”。
三、一级运营商主导的骨干网体系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全国性骨干网络的,主要是以下四家获得国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一级运营商:
中国四大一级运营商及代表性骨干网名称
运营商 | 主要骨干网络名称 (公众/政企) | 典型自治系统 (AS号) | 主要用途与定位 |
中国电信 | ChinaNet (163网), CN2 (CN2 GIA) | AS4134, AS4809 | 覆盖最广的公众互联网接入,高质量政企专网及国际访问 |
中国联通 | China169 (联通169网), CUII (联通A网/产业互联网) | AS4837, AS9929 | 重要的公众互联网出口,面向政企客户的产业互联网服务 |
中国移动 | CMNET, IP专网 | AS9808 (CMNET) | 庞大的移动互联网承载,固网宽带接入,服务政企客户的IP专网 |
中国广电 | CBNNET | AS23764 | 新兴的全国性骨干网,承载广电5G、宽带及特色文化业务 |
注:AS号是互联网中用于标识独立自治网络的编号,是BGP路由协议的基础。
这些运营商建设的骨干网,不仅支撑着全国亿万用户的互联网连接、语音和视频通信,还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金融行业的在线交易、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这些骨干网通过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 (NAP - Network Access Point) 和国际出口局,与全球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构成了中国连接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咽喉要道”。
四、骨干网的“两张脸”:公众互联网与IP专网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质量、安全性和服务等级的差异化需求,电信运营商通常会在其骨干网资源的基础上,逻辑上或物理上划分出两种主要类型的IP承载网络:
公众互联网与IP专网对比示意图
1. 公众互联网 (Public Internet)
也常被称为“公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网络。当我们通过家庭宽带、手机流量访问网站、观看在线视频、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社交互动时,所使用的主要就是公众互联网。其主要特点包括:
- 开放性高: 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接入。
- 用户规模巨大: 连接着数以亿计的个人和家庭用户。
- 尽力而为服务: 网络质量通常采用“Best Effort”模式,虽然运营商会努力保障,但在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拥塞。
- 安全性要求: 相对较低,但运营商会部署DDoS攻击防护等基础安全措施。
- 代表网络: 中国电信的ChinaNet (163网)、中国联通的China169网络、中国移动的CMNET公众互联网部分。
2. IP专网 (Private IP Network / Dedicated Internet Access)
也常被称为“专网”或“精品网”,主要面向对网络质量、安全性、隔离性和服务保障有更高要求的政企客户。例如,大型企业的总部与分支机构互联、金融机构的核心交易系统、政府部门的涉密信息传输、云计算服务的高质量接入等。其主要特点包括:
- 高安全性与隔离性: 通常采用MPLS VPN等技术,实现不同用户流量的逻辑隔离,甚至物理隔离。
- 服务质量 (QoS) 保障: 能够提供端到端的带宽保证、低时延、低抖动等服务承诺。
- 高可靠性: 具备更强的网络冗余和快速故障恢复能力。
- 定制化服务: 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灵活的网络解决方案。
- 代表网络: 中国电信的CN2 (特别是CN2 GIA)、中国联通的CUII (产业互联网)、中国移动的IP专网。
公网和IP专网虽然承载的业务类型和质量要求不同,但它们往往共享部分底层的物理传输资源(如光纤),并通过不同的网络设备、路由策略和管理机制来实现区分服务。
五、不止运营商:国家级专用骨干网亦举足轻重
除了上述四大一级运营商建设的商业骨干网外,中国还存在一些由特定政府部门或机构主导建设和运营的国家级专用骨干网。这些网络主要服务于教育、科研、国防、外贸等特定领域,虽然在公众视野中知名度相对较低,但在国家科技创新、信息安全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主要国家级专用骨干网
1. CERNET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 主管部门: 教育部。
- 建设与运营: 由清华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共同建设和管理。
- 历史渊源: 1994年正式启动,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互联网骨干网之一。
- 服务对象: 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
- 核心特点: 专注于为教育科研提供网络服务,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承担了大量前沿网络技术(如IPv6)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其国际出口带宽已突破100Gbps。
2. CSTNET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中国科技网)
-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 历史渊源: 其前身是1989年启动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NCFC)”,是中国第一个接入国际互联网的TCP/IP网络。1996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科技网。
- 服务对象: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个研究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部分高校和科技企业。
- 核心特点: 主要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支持大规模科学数据传输、协同科研等活动。
3. CIETNET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Network,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 主管部门: 原国家商务部(现相应职能可能有所调整)。
- 服务对象: 主要服务于全国外贸系统的企事业单位。
- 核心特点: 为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提供专用的网络信息服务,通常具有较强的行业封闭性,不设对公众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
4. CGWNET (China Great Wall Network,中国长城互联网)
- 主管部门: 国防部。
- 服务对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相关国防单位。
- 核心特点: 军队专用网络,用于承载军事指挥、信息传递、国防科研等涉密业务,具有极高的安全保密等级,与民用互联网物理隔离或严格逻辑隔离,不设对公众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
这些专用骨干网与运营商的商业骨干网共同构成了中国多样化的骨干网络生态体系,满足了国家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信息化需求。
六、小结:骨干网——数字中国的“国家级动脉”
通过本篇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 骨干网是支撑中国互联网发展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信息大动脉”。
- 一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广电)是全国性骨干网的主要建设者和运营者,它们提供的网络服务构成了数字社会的基础。
- 骨干网并非单一形态,而是根据业务需求演化出公众互联网和IP专网两大类型,分别服务于大众互联网用户和高要求的政企客户。
- 除了商业骨干网,以CERNET、CSTNET为代表的国家级专用骨干网也在教育、科研等特定领域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理解骨干网的这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主要参与者,是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各大运营商骨干网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以及未来趋势的第一步,也是洞察整个数字社会演进脉络的重要视角。
【预告】下一篇内容: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中国电信运营商中的“老大哥”——中国电信,深入解析其骨干网的发展历程。从1995年标志性的ChinaNet (163网) 的诞生,到经历“南北分家”后的网络重塑,再到如今引领400G高速光网、推行扁平化网络架构、部署SRv6等智能化路由技术的全面革新,中国电信的骨干网是如何从最初的“国家队”角色,一步步进化为业界公认的“技术派先锋”?其网络演进背后又有哪些关键的战略考量和技术突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