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四):高性能数据库连接池HiKariCP
实际工作中,我们总会难免和数据库打交道;只要和数据库打交道,就免不了使用数据库连接池。业界知名的数据库连接池有不少,例如 c3p0、DBCP、Tomcat JDBC Connection Pool、Druid 等,不过最近最火的是 HiKariCP。
HiKariCP 号称是业界跑得最快的数据库连接池,这两年发展得顺风顺水,尤其是 Springboot 2.0 将其作为默认数据库连接池后,江湖一哥的地位已是毋庸置疑了。那它为什么那么快呢?今天咱们就重点聊聊这个话题。
1. 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
在详细分析 HiKariCP 高性能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本质上,数据库连接池和线程池一样,都属于池化资源,作用都是避免重量级资源的频繁创建和销毁,对于数据库连接池来说,也就是避免数据库连接频繁创建和销毁。如下图所示,服务端会在运行期持有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当需要执行 SQL 时,并不是直接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当 SQL 执行完,也并不是将数据库连接真的关掉,而是将其归还到连接池中。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是使用各种持久化框架来完成数据库的增删改查,基本上不会直接和数据库连接池打交道,为了能让你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下面的示例代码并没有使用任何框架,而是原生地使用 HiKariCP。执行数据库操作基本上是一系列规范化的步骤:
- 通过数据源获取一个数据库连接;
- 创建 Statement;
- 执行 SQL;
- 通过 ResultSet 获取 SQL 执行结果;
- 释放 ResultSet;
- 释放 Statement;
- 释放数据库连接。
下面的示例代码,通过 ds.getConnection() 获取一个数据库连接时,其实是向数据库连接池申请一个数据库连接,而不是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同样,通过 conn.close() 释放一个数据库连接时,也不是直接将连接关闭,而是将连接归还给数据库连接池。
//数据库连接池配置
HikariConfig config = new HikariConfig();
config.setMinimumIdle(1);
config.setMaximumPoolSize(2);
config.setConnectionTestQuery("SELECT 1");
config.setDataSourceClassName("org.h2.jdbcx.JdbcDataSource");
config.addDataSourceProperty("url", "jdbc:h2:mem:test");
// 创建数据源
DataSource ds = new HikariDataSource(config);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m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try {
// 获取数据库连接
conn = ds.getConnection();
// 创建Statement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 执行SQL
rs = stmt.executeQuery("select * from abc");
// 获取结果
while (rs.next()) {
int id = rs.getInt(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