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OSI下3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通信,上3层的任务是数据处理。而传输层是OSI模型的第4层。
OSI是理想模型,一般网络系统只涉及其中几层,很少有系统能够具有所有的7层,并完全遵循它的规定。
在7层模型中,每层都提供特殊的网络功能。下面4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主要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即以节点到节点之间的通信为主;第4层作为上下两部分的桥梁,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而上3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以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功能为主。简言之,下4层主要完成通信子网的功能,上3层主要完成资源子网的功能。
第一层 物理层
- 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原始比特流的传输通路
- 物理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RJ-45标准
- 数据单位:bit
- 解决的是两个硬件之间怎么通信的问题。
- 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尽可能屏蔽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 IEEE 802.2;Ethernet v.2;Internetwork;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 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 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物理地址寻址、重发等
- 物理设备:网卡,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 数据单位:帧(Frame)
- 主要功能: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提供可靠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的方法。
- 该层通常又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两个子层。
- MA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共享型网络中多用户对信道竞争的问题,完成网络介质的访问控制;
- LL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执行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链路控制。
- 协议:MPLS,XTP,DCAP,SLE,IPinIP,PPTP,L2TP,L2F,ATMP,CDP,CGMP,ARP,RAPP
第三层 网络层
- 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 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也是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 主要任务:通过路由算法,为报文或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 该层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的连接。
- 数据链路层是解决同一网络内节点之间的通信,而网络层主要解决不同子网间的通信。
- 数据链路层中使用的物理地址(如MAC地址)仅解决网络内部的寻址问题。
- 不同的信息交换方式,路由算法,通过网络为数据分组选择最佳路径,并将信息从最合适的路径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
- 连接服务
- EGP,IP
第四层 传输层
- 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 目的:为了正确的发送大量的数据
- 该层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主要任务: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
- 主要功能:
- 传输连接管理-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输连接的功能。传输层在网络层的基础上为高层提供“面向连接”和“面向无接连”的两种服务。
- 处理传输差错: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和不太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在
- 接受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把数据进行分割,并将这些数据交给网络层,且保证这些数据段有效到达对端。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进程,端口,socket(通信模型)
第五层 会话层
- 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及管理会话。
- 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 建立端连接并提供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SESSION)
- 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 主要任务: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将不同实体之间的表示层的连接称为会话。因此会话层的任务就是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 具体功能:
- 会话管理:允许用户在两个实体设备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会话,并支持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
- 会话流量控制:提供会话流量控制和交叉会话功能。
- 寻址:使用远程地址建立会话连接。
- 出错控制:从逻辑上讲会话层主要负责数据交换的建立、保持和终止,但实际的工作却是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并负责纠正错误。会话控制和远程过程调用均属于这一层的功能。
- 安全协议,目录访问协议
第六层 表示层
- 信息的语法语义以及它们的关联,如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缩
- 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 需要表示层(presentation),帮我们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语法问题。
- 对来自应用层的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对各种语法赋予相应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格式传送给会话层。
- 主要功能:
- 数据格式处理:协商和建立数据交换的格式,解决各应用程序之间在数据格式表示上的差异。
- 数据的编码:处理字符集和数字的转换。
- 压缩和解压缩:为了减少数据的传输量,这一层还负责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 LPP NBSSN
第七层 应用层
- 各种应用程序协议,如HTTP,FTP,SMTP,POP3
- 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 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 Telnet,FTP,HTTP,SNMP,DNS
- 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是计算机用户,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
- 负责协调各个应用程序间的工作。
-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和协议有:文件服务、目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电子邮件服务(E-mail)、打印服务、安全服务、网络管理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 述的各种网络服务由该层的不同应用协议和程序完成,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之间在功能、界面、实现技术、对硬件的支持、安全可靠性以及具有的各种应用程序接口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
- 主要功能如下:
- 用户接口: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以及应用程序与网络间的直接接口,使得用户能够与网络进行交互式联系。
- 实现各种服务:该层具有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和实现用户请求的各种服务。
参考文章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944347/article/details/88709570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428496/article/details/11166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