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内容网上搜搜能搜到,为什么你要再写一遍?
📚 前言
此前有朋友问到这个问题,但当时手里有事没能抽空回答。今天刚好翻CSDN再次翻到,正好手头也有些时间,为这个问题写一下我的理解好啦。主要是想聊聊以下4个点:
①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读,看,听”,一般来讲属于“被动学习”的范畴;而“写,讲,讨论,实践”,则属于“主动学习”的范畴,二者虽然只相差一个字,却是不同的理智的体现。遗忘是难免的,但主动学习能够让你更好地记忆,延长知识内容在你脑中留存的时间。
② 写给别人还是写给自己
有些东西,并不是写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凭借写的时候留下的记忆,直接从脑海里搜索,哪怕真的忘记了细节,翻出来自己当时写的文字,回看一下自己当时所写的内容,也能够最快地想起,最快地解决问题。
③ 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
人家写的,我们只是浅浅地看一看,抑或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到了,借助某篇文章解决掉了眼前的问题,却没有更进一步的“沉淀”,这就会导致下次你遇见同样的/类似的问题时,依旧无从下手,脑海里会浮现起当初看过某一篇文章为自己解了惑,但也只是解了那一时,在如今的境遇下依旧需要再次搜索,再次去找你印象中给你安全感的那一篇救苦救难文。但从别人那里得来安全感,终归是不安全的。
④ 自己的才是自己的
我是遇见过这种情况的,我很喜欢一篇文章,但是当时没时间看,然后我把它的链接存了下来,过了一阵有时间看的时候,打开链接发现文章已经404了。当你遇见过这种问题,才会愈发觉得,自己动手用心整理的内容,才是最珍贵的。
所以其实我写博客,一方面是为了留下自己在那一刻的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沉淀下来,也固化到脑海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自己今后某一天需要却又不能完全想起所有细节的时候,随时可以翻阅,这也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另外一点,我写的博客其实都比较用心,会把我遇见过的问题都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到读过我博文的朋友们少走弯路,人生在世,活的不过是一乐而已,朋友多了路好走,能够以这种方式和一些朋友相识,被一部分人记住,也是一种荣幸。
✍ 最后
为我很喜欢的CSDN大佬ctotalk引个流:原文链接。大佬对于抖音等催促人们“浅思考”、“快学习”的APP的思考我非常赞同,阅读后受益匪浅。推荐:
何为深度学习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通过实验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见图5-1)。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
软件测试工程师一只,也在不断的学习阶段,平时的小经验不定期分享。
博主经验有限,若有不足,欢迎交流,共同改进~
愿与同在CSDN的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