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开发_OSI七层_四层_五层_网络模型_学习_了解
七层网络模型自上而下: 四层网络模型自上而下: 五层网络模型自上而下:
应用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应用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1、七层网络模型:
1、七层网络模型介绍:
七层网络模型,也称为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提出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型。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协议和功能。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从而实现了网络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这些层次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下面是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各层的简要介绍:
1.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介质,例如电缆、光纤等,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该层主要关注数据的传输方式,介质、编码和解码等底层硬件相关的细节。
2.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负责数据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将比特流划分为逻辑上的数据帧。将数据包组装成帧,并在物理层提供的信道上进行传输。这一层还处理差错校验和流量控制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网络层 (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将数据帧封装为数据包,并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负责将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路径选择和分组转发。该层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设备和网络,并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数据包是网络通信中的基本单位,数据包包含了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以及其他必要的路由信息和通信内容。
4.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的分段、可靠性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TCP和UDP是常用的传输层协议。
5. 会话层 (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还提供会话恢复和同步等功能。
6.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提供数据的表示、编码和压缩功能。该层将应用程序数据转换为网络可识别的格式,并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最高层,负责应用程序的通信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和SMTP等。
七层网络模型的存在是为了在不同的网络设备和协议之间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参考,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相兼容和通信。
3、七层网络协议中数据流,应用层报文,传输层报文段,网络层数据包,数据帧,比特流的流转步骤,过程?
数据 ===》
应用层报文(应用层的协议头和数据) ===》
传输层报文段(传输层的协议头和数据)(添加上源端口和目标端口信息) ===>
网络层数据包(传输层的协议头和数据)(添加上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头、数据和校验位等信息)(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
物理层比特流(比特流是由0和1表示的数字序列)
1、在七层网络协议中,数据流、数据包和数据帧的流转步骤和过程如下:
0. 数据流:指数据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它是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一系列数据的有序流动。数据流可以通过多种传输媒介进行,例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
1、应用层报文:应用层负责生成数据,并将数据封装为应用层报文。并加上应用层的控制信息(如端口号等)。应用层报文包含了应用层的协议头和数据。
2、传输层报文段:传输层主要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传输层将应用层的报文加上传输层的控制信息(如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等),形成传输层报文段。传输层报文段包含了传输层的协议头和数据。
2. 网络层数据包:网络层将传输层的报文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信息(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形成网络层数据包。网络层数据包包含了网络层的协议头和数据。
3.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数据帧是在物理层传输时的数据单位,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如MAC地址等),形成数据帧。数据帧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头、数据和校验位等信息。
4、物理层比特流:物理层接收数据帧,并将其转换为比特流。比特流是由0和1表示的数字序列,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2、流转步骤和过程如下:
1. 应用层:数据被划分为应用层报文,并根据应用层协议进行封装为消息或报文。
2. 传输层:应用层报文被发送到传输层,应用层报文会被会被拆分成多个段(segment)并添加上源端口和目标端口信息。然后封装为传输层报文段。同时进行端口号的标记和错误检测等处理。
3. 网络层:传输层报文段会被封装为网络层数据包,在网络层被添加上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用于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的传输。
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数据包会被封装为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frame),该层添加了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和控制信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帧。用于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5. 物理层:数据帧会被转化为比特流,发送到物理介质上进行传输。通过物理信号的传播来实现数据的流转。
6. 在目标主机上,数据帧接收并逆向解封装,依次进入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最终被应用程序处理。
这个过程是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一个逐层解封装和封装的过程,每一层都负责添加必要的信息并将数据传递给下一层,最终到达目标主机后再逆向解封装到达应用层。
数据流从应用层开始,通过逐层封装和添加控制信息的方式,经过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最终以比特流的形式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在接收端,数据将按照相反的顺序解封装,直到达到应用层,完成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4、七层网络协议每一层有哪些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网络协议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七层网络协议(OSI模型)是一种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级的概念性框架,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协议。
下面是每一层的网络协议:
1.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介质的传输方式,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光纤,IEEE 802.1A,IEEE 802.2到IEEE 802.11等。
2.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错误检测,如以太网协议(Ethernet)、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PPP(Point-to-Point Protocol)、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FDDI,Arpanet,PDN,SLIP等。
3.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如互联网协议(I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ARP,RARP,AKP,UUCP等。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传输,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5.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SSL(Secure Sockets Layer)、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等等。
6.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编码,如压缩、加密,如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Telnet,Rlogin, SNMP,Gopher等。
7. 应用层:提供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TFTP, NFS, WAIS, SMTP等。
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互联网通信:网络协议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实现了互联网的建立与运行。
2. 网络安全:网络协议可以提供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远程访问和远程控制:通过网络协议,用户可以远程访问和控制其他计算机或设备,如远程桌面协议(RDP),如SSH(Secure Shell)远程登录到其他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操作。
4. 文件传输和共享:网络协议可以实现文件的传输和共享,如文件传输协议(FTP)和网络文件系统(NFS)。
5. 邮件和消息传递:通过网络协议,用户可以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等通信媒介。
6、云计算:通过协议如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实现与云服务提供商的交互,进行资源管理和数据传输。
7、视频会议和语音通话:使用协议如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和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进行实时音视频通信。
网络协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与网络有关的活动都涉及使用网络协议。例如,我们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时,使用的是HTTP协议;发送电子邮件时,使用的是SMTP协议;打开网页时,使用的是DNS协议解析域名等。网络协议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媒体交流、在线游戏等各种活动。
5、使用tcpdump抓包跟使用wireshark抓包,抓到的包是七层网络模型中的那一层的?抓到的原始的是什么?
- tcpdump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在命令行界面上抓取和分析网络数据包。它主要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和第三层(网络层),可以抓取原始的以太网帧(Ethernet Frames)和IP数据报(IP Packets)。
- Wireshark是一个图形化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它运行在第七层(应用层),可以抓取和分析所有网络层次的数据包。Wireshark可以显示并解析各种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DNS等,并提供更多高级功能,如过滤、统计和流量分析。Wireshark抓取的是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以上的数据包,包括网络层(第三层)、传输层(第四层)、应用层(第五层及以上)的数据。
因此,使用tcpdump抓包捕获到的是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原始数据,而使用Wireshark抓包捕获到的是七层中所有层次的数据,包括应用层的数据。
2、四层网络模型:
1、四层网络模型介绍?
四层网络模型是指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这种划分方式是为了实现网络中的各种功能和服务的协同工作。由下至上分别是:
1) 应用层:应用层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功能。它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包括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并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和UDP。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它通过路由选择协议来决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并将数据分割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它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和数据帧的传输控制。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
这四个层次协同工作,构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通过这种分层的方式,可以实现更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互操作性。
四层网络模型是指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描述和管理的模型。这四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3、四层网络模型对应着四层网络模型中的那一层?
四层网络模型是指OSI模型,它包括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四层网络协议是指TCP/IP模型,它包括了网络接口层(对应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对应网络层)、传输层(对应传输层)和应用层(对应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四层网络模型中数据流,数据包,数据帧的流转步骤,过程?
总结:数据流从应用层经过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最终到达物理层进行传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分割成数据包和数据帧,并添加相应的协议头部信息。数据包在网络层进行传输,而数据帧在数据链路层进行传输。
5、四层网络模型中每一层有哪些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网络协议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应用层:HTTP、FTP、SMTP、DNS等。
传输层:TCP、UDP等。
网络层:IP、ICMP、ARP等。
链路层:以太网、Wi-Fi、PPP等。
6、实际生活工作中网络抓包,网络传输,通信中,使用的是七层网络模型还是四层网络模型还是五层网络模型?选择使用几层的网络模式是要人为的设置什么还是网络协议规定或者跟硬件有关?
实际生活工作中,常用的网络模型是七层网络模型和四层网络模型。
七层网络模型是指ISO/OSI参考模型,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这种模型提供了更详细的网络协议分层,使不同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易于理解和实现。
四层网络模型是指TCP/IP参考模型,包含网络接口层(相当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这种模型是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网络模型,涵盖了大部分的网络通信需求。
选择使用几层的网络模型是由网络协议规定的,如TCP/IP常用四层模型,HTTP协议常用七层模型。此外,硬件也可能对网络模型有一定影响,如网络设备支持的协议和功能等。
总而言之,选择使用几层的网络模型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网络协议规定,同时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
3、五层网络模型:
1、五层网络模型介绍?
五层网络模型是指将网络通信分为五个层次的模型,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这个模型被称为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被广泛接受并用于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它负责传输数据的原始比特流,包括传输介质、电压规范、传输速率等。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帧,并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它提供了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还负责访问控制,以协调多个设备在共享介质上的访问。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以确定数据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路径。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和寻址主机,并使用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网络层还处理分组和拥塞控制,以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它提供了端到端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标识应用程序,并使用传输协议(如TCP或UDP)在源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连接。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提供了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它包括各种协议和服务,如HTTP、SMTP、FTP等,用于实现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应用。
这个五层网络模型提供了一种层次化的方法来设计和实现网络协议,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使网络通信更加灵活和可靠。
3、七层网络模型分别对应着五层网络模型中的那一层?
七层网络模型是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协议参考模型,由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五层网络模型是指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中的网络模型,由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对应关系如下:
- 应用层对应七层模型中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 传输层对应七层模型中的传输层;
- 网络层对应七层模型中的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对应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总结:七层模型的应用层对应五层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传输层对应五层模型的传输层,网络层对应五层模型的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对应五层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4、五层网络模型中数据流,数据包,数据帧的流转步骤,过程?
总结:数据流是指整个数据传输的过程,数据包是在网络层进行传输的数据单位,数据帧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传输的数据单位。在数据流转过程中,数据包从源设备经过网络层封装成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设备,在目的设备上进行网络层解封装。在数据包的流转过程中,数据帧从网络层经过数据链路层封装成数据帧,然后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在目的设备上,数据帧经过物理媒介接收到后,进行数据链路层解封装。
5、五层网络模型中每一层有哪些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网络协议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1. 物理层:物理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蓝牙等。它们负责传输比特流,将数据转化为电信号或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协议、帧中继协议(FRP)、点对点协议(PPP)等。它们负责将比特流分割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3. 网络层: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等。它们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提供网络间的通信。
4. 传输层: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 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等。它们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