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元组 tuple
元组在Python中是一种不可变的数据结构,这意味着一旦元组被创建,其内部的元素就不能被修改、添加或删除。这种特性使得元组在需要保护数据不被修改的场景下非常有用。
1.1 基本格式
元组名 = (元素1,元素2,元素3...)
所有元素包含在小括号内,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不太元素也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元组中只有一个元素时,末尾必须加上逗号,否则返回唯一值的数据类型
eg:
tua = (1,2,3,'a','b',[4,5,6])
print(type(tua)) # 输出结果:<class 'tubple'>
tub = ('a') # 只有一个元素时,末尾必须加上逗号,否则返回唯一值的数据类型
print(type(tub)) # 输出结果:<class 'str'>
1.2 元组和列表的区别
1、元组只有一个元素时,末尾必须加逗号,列表不需要
eg:
li = [1]
print(type(li)) # 输出结果:<class 'list'>
tub =('a',)
print(type(tub)) # 输出结果:<class 'tuple'>
2、元组只支持查询操作,不支持增删改操作
eg:
li = [1,2,3]
li[1] = 'a'
print(li) # 列表支持修改、增删操作
tub = (1,3,4)
tub[1] = 'a'
print(tub) # 报错,元组不支持修改、增删等操作
3、 元组和列表一样都有下标,从左往右,以0开始,且元组的 count()、index()、len()跟列表的用法相同
tua = (1,2,3,1)
print(tua[2]) # 输出结果:3,元组也有下标
print(tua.index(2)) # 输出结果:1,可以使用index进行检索查找2的位置
print(tua.count(1)) # 输出结果:2 ,元组中1出现了2次
print(len(tua)) # 输出结果:4 ,元组中元素个数为4
print(tua[1:]) # 输出结果:(2, 3, 1),元组同样可以进行切片操作
1.3 应用场景
1、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2、格式化输出后面的()本质上就是一个元组
eg:
name = 'Lq'
age = 18
print("%s的年龄是:%d" %(name,age)) # 输出结果:Lq的年龄是:18
info = (name,age)
print(type(info)) # 输出结果:<class 'tuple'>
print("%s的年龄是:%d" % info) # 输出结果:Lq的年龄是:18
3、数据不可以被修改,保护数据的安全
eg:
假设我们有一个系统,需要存储并传递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名、年龄和电子邮件地址。为了确保这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意外或恶意修改,我们可以使用元组来存储这些信息。
# 创建一个包含用户信息的元组
user_info = ("Alice", 30, "alice@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