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TCP/IP模型作用以及包含的协议
四层模型:(从上至下)
应用层:应用间的通信,处理数据格式、加密等;协议:DNS、DHCP等
传输层: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协议:TCP、UDP等
网络层:寻址和路由选择;协议:ARP、 ICMP 、IP 、OSPF 、VRRP等
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和路由管理;协议:STP、 RSTP、 MSTP等
五层模型:(最下层多一个物理层)
物理层:提供物理接口,进行物理传输
2.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第一次握手a向b发送请求建立连接请求,第二次握手b收到a的请求,回复确认信息,并且向a发送自己的建立连接请求:第三次握手a收到b的请求,向b发送确认信息;三次握手完成
四次挥手:简单来说断开连接需要双方都断开。第一次a向b发送断开连接请求,第二次b收到a的断开请求发送确认信息,确认断开连接;同理第三次b向a发送断开连接请求,第四次a收到请求向b发送确认信息,确认断开连接。四次挥手完成
3. 二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基于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mac表学习:将收到的目的mac地址与相应的端口映射,缓存到mac表中
mac表老化:mac表需要不断更新,每条mac表项都有一个生存周期,当生存周期到达时得不到更新就会被删除
进行数据转发时先查mac表,有匹配的目的mac直接从对应的端口转发,若无则向所有端口转发(泛洪)
4.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异同以及应用场景
相同:1)都能进行数据转发
2)两者都具有三层路由功能,主要在网络层
不同:1)三层交换机主要还是二层交换功能,基于mac地址;路由主要是三层路由功能
2)路由器还具有NAT、VPN、防火墙等功能
应用场景:三层交换机用于内部局域网,连接不同子网;路由器用来连接不同网络
5. 浏览网页时,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1)DNS域名解析
2)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3)数据包封装
4)数据转发(交换机、路由器)
5)服务器响应(收到后,反向封装并返回数据包)
6)数据重组
6. vlan的定义、应用场景、作用
定义:虚拟局域网
作用: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广播域
应用场景:1)企业内部网络中,按部门划分,互不干扰
2)教学网络中,保护教学隐私
3)高流量的设备,减少对其他业务网络带宽的占用
7. 802.1q是什么
是vlan的tag标准,也成为vlan标签协议
8.access与trunk接口的区别
access:连接个1vlan,与终端相连
收报文 |
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如果有则直接 丢弃(缺省) |
发报文 | 将报文的VLAN信息剥离,直接发送出去 |
trunk:连接多个vlan,与交换机、路由器相连
收报文 |
收到一个报文,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如果有判断该trunk端口是否允许该 VLAN的数据进入:如果可以则转发,否则丢弃 |
发报文 |
比较端口的PVID和将要发送报文的VLAN信息,如果两者相等则剥离VLAN信息,再发送, 如果不相等则直接发送 |
9. DHCP的定义、作用、模式、应用场景、过程
定义: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作用:自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
过程:四次会话
1)discover:客户端广播向DHCP服务器请求一个ip地址
2)offer:服务器收到后在地址池中寻找合适的IP地址,广播回复提供给客户端
3)request:客户端选择合适的ip地址并告知服务器
4)ack:服务器广播确认分配ip地址,向客户端告知信息
模式:典型的C/S模式
在网络中架设一台专用的DHCP服务器,负责集中分配各种网络地址参数(主要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默认网关地址、DNS 服务器地址);其他主机作为DHCP客户机,将网卡配置为自动获取地址,即可与DHCP服务器进行通信,完成自动配置过程
应用场景:1)大型企业/校园网络
2)公共场所网络
3)移动设备密集的场所
4)打印机等需要固定ip的设备
10. 二层环路的危害
1)可能会造成广播风暴
广播风暴是指网络中出现大量无意义的广播帧,导致网络带宽被占满、设备处理能力耗尽
最终使网络瘫痪的现象。
2)数据在环路中循环传输,耗费资源
3)mac地址表紊乱
交换机是通过mac地址来转发数据的,但环路中同一mac地址会在不同端口频繁出现,导致mac
表不断刷新,造成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