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次http接口请求的延迟问题排查

本文记录了一次接口请求延迟问题的排查过程,包括接口服务系统延时、客户端多线程代码延迟和网络运营商导致的延迟。通过日志分析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客户端线程池初始化和网络状况,最终优化客户端代码解决了延迟问题,丢包问题需进一步与客户合作测试确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问题描述:

客户调用时20线程并发请求接口共1000次,部分请求发生超时(5s以上),以及15%的丢包率(很恐怖)

 

问题可能原因思考:

1、接口服务的系统延时。

2、调用方多线程代码执行延迟。

3、双方网络运营商不同导致网络延迟以及丢包。

 

排查过程:

接口服务的系统延时:

1、程序执行时间排查

刚好系统代码有记录一次接口请求代码从执行开始到返回接口的总耗时,对1000次请求的请求记录导出,发现只有850条记录,而且执行时间都在100ms以内。

说明接口服务代码没有问题,而且证实了15%的丢包率。

 

2、排查nginx负载路由的延迟

配置nginx的日志格式: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upstream_response_time request_time $request_time"';

 

新增了upstream_response_time 和 request_time

upstream_response_time:从 Nginx 建立连接 到 接收完数据并关闭连接 

request_time:从 接受用户请求的第一个字节 到 发送完响应数据

如果把整个过程补充起来的话 应该是: 

[1用户请求][2建立 Nginx 连接][3发送响应][4接收响应][5关闭 Nginx 连接] 

那么 upstream_response_time 就是 2+3+4+5 

但是 一般这里面可以认为 [5关闭 Nginx 连接] 的耗时接近 0 

所以 upstream_response_time 实际上就是 2+3+4 而 request_time 是 1+2+3+4 

二者之间相差的就是 [1用户请求] 的时间,如果用户端网络状况较差 或者传递数据本身较大 

再考虑到 当使用 POST 方式传参时 Nginx 会先把 request body 缓存起来 

而这些耗时都会累积到 [1用户请求] 头上去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 request_time 有可能会比 upstream_response_time 要大

 

那为什么客户端网络问题或者数据量大会导致request_time增加?

因为请求参数过大或者客户端网络延迟会导致请求数据在传输过程拆包,服务端接收时包多自然获取时间增加,扯远了...

 

问题复现前还没有加日志,所以排查时没有排查该问题。如果request_time确实比upstream_response_time 要大很多,那问题就可以怀疑到客户端网络问题以及运营商网络问题了。

 

调用方多线程代码执行延迟:

我们要求下,向客户索要了客户的http调用工具类

开始排查客户工具类代码是否有延迟问题....

 

1、发现代码中每一次请求都会创建一个httpClient对象,这就很懵逼了...

因为每次创建httpClient对象都要将其初始化一次,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讲httpClient声明为static,在类加载时就创建该对象。

private static CloseableHttpClient HTTP_CLIENT = getClient();

2、自己创建线程池对象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0);

然后开始本地网络执行调用,发现接口的响应时间很短100ms左右,而且大部分接口调用代码的执行时间也跟接口响应时间接近,说明大多是接口调用代码执行时间都很短;但问题就是这小多数调用代码执行时间都在2~6秒之间,这就很恐怖了。

之后发现这少数的调用数量刚好和线程池的size数量相同。

经过排查发现,当线程池初始化完后,会等工具类的加载包括httpClient的初始化过程,所以所有线程一直在等他初始化完成才开始执行,因此第一批线程执行调用会包含类加载以及httpClient的初始化,因此导致线程数量的调用执行延迟。

因此考虑,在线程池创建之前,就把工具类加载好,然后调用接口。

private static CloseableHttpClient HTTP_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init() {
       HTTP_CLIENT = getClient();
  }

以上,保证线程池初始化前先加载工具类

TianTest.init();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0);

综上,客户端代码的延迟问题得以解决。

 

双方网络运营商不同导致网络延迟以及丢包

 

由于在本地测试没有发生丢包情况和延迟过长情况,这就需要客户配合再次测试,复现丢包以及延迟问题。

然后检查接口服务器nginx的request_time 和 upstream_response_time的差距,如果差距很大那就是客户端网路问题了。

 

推荐一个牛逼的Java学习网站:Java自学路线2019最新

 

 

<think>好的,我需要帮助用户通过日志来排查网络请求超时的问题。首先,我应该先理清用户的需求。用户提到了引用中的几个例子,比如使用工具检测网络延迟、监控服务端性能指标、检查数据库和外部资源的日志,以及开启access log和metrics日志等。这些都是排查超时问题的关键点。 接下来,我需要按照系统级指令的要求,使用中文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同时,要确保所有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但看起来这个问题可能不太涉及数学公式,不过如果有性能分析的模型,可能需要用到。例如,在分析延迟时,可能会有数学表达式,比如响应时间的分布,可以用$P(t > T)$表示超时概率。不过暂时可能不需要,先保留这个想法。 然后,我需要整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例如,引用1提到使用Wireshark、ping检测网络延迟,监控CPU、内存等指标,检查数据库日志。引用2和3指出Java中连接超时可能监控组件的定时任务或日志写入失败有关,特别是大请求导致日志线程不安全。引用4建议开启access log和metrics日志。引用5提到curl直接访问接口验证问题,无需额外参数。 现在,我需要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一个步骤指南。首先,确认超时范围,区分网络还是服务端问题;然后检查服务端日志,关注错误和性能指标;接着分析网络层日志;检查依赖服务;优化日志配置;模拟请求验证;最后总结解决步骤。 同时,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询问的内容,比如具体工具的使用,如何监控线程池,日志分析工具,超时参数配置,以及线程安全日志处理等。 需要确保回答中的引用标识正确添加到相关段落末尾。例如,在提到检测网络延迟时添加[^1],在提到监控组件定时任务时添加[^2],日志写入失败时[^3],开启access log时[^4],curl验证时[^5]。 还要注意避免使用Markdown格式,但用户给的示例中使用了代码块,所以可能需要在回答中包含代码示例,比如curl命令或日志配置片段,用反引号包裹。 最后,检查LaTeX语法是否正确,虽然问题可能不涉及太多数学公式,但如果有的话要正确使用$符号。例如,提到响应时间阈值可以用$T$表示,超时概率为$P(t > T)$,但可能不需要深入数学细节,保持实用即可。 总结步骤: 1. 确认超时范围:用curl测试,区分网络还是服务端问题。 2. 检查服务端日志:access log记录请求处理时间,错误日志查找线索。 3. 分析网络日志:工具抓包,检查延迟和丢包。 4. 检查依赖服务:数据库或外部API的日志和性能。 5. 优化日志配置:确保日志线程安全,处理大请求。 6. 模拟请求验证:复现问题,调整超时参数。 相关问题可能包括工具使用、性能指标分析、日志配置优化、依赖服务排查等。</think>### 如何通过日志定位和解决网络请求超时问题? #### 1. **确认超时范围** - **区分网络层服务端问题**:使用工具(如`curl`或`Postman`)直接请求接口,观察响应时间。若工具请求正常,可能是客户端配置问题;若工具也超时,则问题可能出在服务端或网络层。 - **示例命令**: ```bash curl -v -o /dev/null -s -w "响应时间: %{time_total}s\n" http://目标接口 ``` #### 2. **检查服务端日志** - **Access Log分析**:记录每个请求的耗时、状态码和响应大小。重点关注耗时超过阈值的请求(例如$>3s$),定位具体接口或参数。 - **错误日志排查**:搜索`Timeout`、`Connection refused`等关键词,结合堆栈信息分析超时原因(如线程池耗尽、数据库锁竞争)。 #### 3. **分析网络层日志** - **抓包工具定位延迟**:使用`Wireshark`或`tcpdump`捕获网络流量,分析TCP握手、数据传输阶段的延迟或丢包。例如,SYN包重传可能表明网络不通。 - **防火墙/代理日志**:检查中间设备(如Nginx)的日志,确认是否存在请求被拦截或转发延迟。 #### 4. **检查依赖服务性能** - **数据库外部API**:通过日志分析慢查询(如MySQL的`slow_query_log`)或外部接口响应时间。例如,数据库查询耗时$>1s$可能导致服务端排队超时。 - **线程池状态**:监控服务端线程池使用率(如Java的`ThreadPoolExecutor`),若长期满载,需调整配置或优化代码。 #### 5. **优化日志配置** - **避免日志写入失败**:确保日志组件线程安全,尤其是处理大请求时(如$>4KB$的Query参数),防止因并发写日志失败而丢失关键信息。 - **启用Metrics日志**:记录CPU、内存、GC频率等指标,定位性能瓶颈(如CPU飙升至$>90\%$时触发超时)。 #### 6. **模拟请求并验证** - **复现问题**:使用压测工具(如`JMeter`)模拟高并发场景,观察超时规律。例如,QPS达到$1000$时超时率$>10\%$,可能需扩容或限流。 - **调整超时参数**:根据日志中的实际响应时间,设置合理的客户端和服务端超时阈值(如客户端$5s$,服务端$3s$)。 --- ### 相关问题 1. 如何使用Wireshark分析HTTP请求的网络延迟? 2. 服务端线程池耗尽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3. 如何配置Nginx日志以记录请求响应时间? 4. 数据库慢查询日志的分析工具有哪些? 5. 如何通过调整JVM参数优化服务端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