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Exception和Error

在日常编程中,处理好异常是比较考验功底的。理解Throwable、Exception、Error的设计分类,掌握应用广泛的子类,如何自定义异常;理解Java中操作Throwable的语法,如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关键字、try-with-resources、multiple catch等。

注:Exception和Error都继承了Throwable类,在Java中只有Throwable类型的实例才可以被抛出(throw)或者捕获(catch),它是异常处理机制的基本组成类型。

Exception和Error体现了Java平台设计者对不同异常情况的分类。Exception是程序正常运行中,可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可能并且应该被捕获,进行相应处理。Error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绝大部分的Error都会导致程序(比如JVM自身)处于非正常的、不可恢复状态。既然是非正常情况,所以不便于也不需要捕获,常见的比如OutOfMemoryError之类,都是Error的子类。

Exception又分为可检查(checked)异常和不检查(unchecked)异常,可检查异常在源代码里必须显式地进行捕获处理,这是编译期检查的一部分,可检查异常不兼容functional编程(Lambda/Stream)。前面的不可查的Error,是Throwable不是Exception。不检查异常就是所谓的运行时异常,类似 NullPointerException、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之类,通常是可以编码避免的逻辑错误,具体根据需要来判断是否需要捕获,并不会在编译期强制要求。

理解下Throw early, catch late原则

在发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抛出,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问题。

捕获异常后怎么处理?最差的处理方式是“生吞异常”,本质上其实是掩盖问题。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选择保留原有异常的cause信息,直接再抛出或者构建新的异常抛出去。在更高层面,因为有了清晰的(业务)逻辑,往往会更清楚合适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从性能方面理解下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try-catch代码段会产生额外的性能开销,它会影响JVM对代码进行优化,建议仅捕获有必要的代码段,尽量不要一个大的try包住整段的代码;也不要利用异常代替if/else控制代码流程。

Java每实例化一个Exception,都会对当时的栈进行快照,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重的操作。如果发生的非常频繁,开销可就不能被忽略了。当服务出现反应变慢、吞吐量下降的时候,检查发生最频繁的Exception也是一种思路。 

对于部分追求极致性能的底层类库,有种方式是尝试创建不进行栈快照的Exception。这样做的前提是创建异常时知道未来是否需要堆栈,小范围或许可能,但是在大规模项目中不是个理智的选择。如果需要堆栈,但又没有收集这些信息,在复杂的微服务分布式系统会大大增加诊断的难度。

Have Fu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