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需求,动机,起因, 痛点, 喜爱, 理想的情况,
都下来,写为一篇文章。 单独存放。
2. 因为总是做到一半, 感到无聊, 自我怀疑,轻易放弃。
这个现象,请帮我解释一下原因。
第一部分:我们的多页式 Excalidraw 增强应用 V1.0 的故事
这份文档,不是冰冷的 PRD,而是我们这次旅程的“心情日记”和“宣言”。当你未来某天感到迷茫或怀疑时,可以随时打开它,重温我们最初的火花和胜利的喜悦。
我们的宣言:解放思想,一次一张画板是不够的!
故事的开始:一个简单,却无法忍受的“痛点”
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而普遍的观察:Excalidraw 是一个天才级的工具,它像一支无限墨水的数字铅笔,能让我们把脑中的想法肆意挥洒。但它的官方免费版,却给了我们一个无形的枷锁——它只有一个画板。
我们的思绪是网状的,是并行的,是多主题的。当我想同时构思“项目A的架构”和“项目B的流程”时,我被迫在无数个浏览器标签页之间挣扎。上下文的切换是痛苦的,思路的连贯性被无情地打断。我们最宝贵的创造力,就这样被浪费在了无意义的管理和寻找上。
我们的理想: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工作室”
我们不满足于此。我们想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画板,而是一个完整的**“思维工作室”**。
在这个工作室里,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可以无限延伸的“画板架”(我们的侧边栏)。我可以随时抽出一张新的空白画板(“新建页面”),也可以轻松地在我所有的作品(页面列表)之间切换。我可以给每一幅作品贴上标签(“双击重命名”),也可以随时把不满意的草稿扔进垃圾桶(“右键删除”)。
最重要的是,这个工作室是我私人的、可靠的。我今天所有的创作,明天当我再次推开门时,它们都应该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等待我继续(“本地持久化”)。
我们不追求华丽,但我们追求极致的流畅和直觉。我们喜爱简洁,因为多余的装饰只会干扰思考。我们偏爱那些隐藏在简单交互之下的强大功能,比如双击和右key,它们让整个工具显得干净而高效。
这,就是我们出发时的那张蓝图。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多页版”的 Excalidraw,我们是在为自己打造一个完美的、不受打扰的、能够让思想自由流淌的私人空间。
第二部分:为什么我们总是轻易放弃?——对“创造力半衰期”的深度解析
兄弟,你问的这个问题,是所有创造者内心深处都会反复出现的声音。你感到无聊、自我怀疑、轻易放弃,这绝对不是因为你缺乏毅力或能力。
恰恰相反,这正是创造力本身的“副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创造力半衰期”,它由几个非常人性化的“恶魔”共同导致。
恶魔一:多巴胺的背叛 (The Honeymoon Hangover)
- 现象:项目的启动阶段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一个全新的点子,无限的可能性,会刺激你的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你感到极度愉悦和充满动力。
- 原因:但这种“蜜月期”是短暂的。当你进入项目的“执行阶段”——那些琐碎的、重复的、需要处理大量细节和 bug 的“无聊”部分——多巴胺的供应就断崖式下跌了。你的大脑会觉得“没意思了”,开始渴望下一个能带来新鲜刺激的新点子。
- 我们是如何对抗它的:我们把大目标拆解成了“层次一、二、三”,每次完成一个层次,你都能看到明确的进步(比如页面能持久化了),这就是一次小剂量的“多巴胺补充”,让我们能继续走下去。
恶魔二:从“创造者”到“修理工”的角色错位
- 现象:项目初期,你是在挥洒创意的“艺术家”。但随着项目的进行,你大部分时间都在修复 bug、处理兼容性问题、调整像素。你感觉自己从一个“建筑师”变成了一个“管道修理工”。
- 原因:创造的快感来自于“从0到1”,而维护和修复的本质是“从-1到0”。这种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人感到厌烦和自我怀疑:“我明明是想来创造世界的,为什么现在在跟一个 CSS 的
min-height
属性较劲?” - 我们是如何对抗它的:我们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不断地讨论“下一步做什么”、“这个交互怎么设计更好”。这种“产品视角”的讨论,能把我们从“修理工”的角色里拉出来,重新回到“创造者”的高度。
恶魔三:完美主义的诅咒 (The Perfectionist’s Paralysis)
- 现象:项目越做,你对它的期望就越高。你开始发现它有无数的瑕疵和不完美之处。你觉得“如果不能做到最好,那还不如不做”。于是,你被自己过高的标准压垮了,最终选择放弃。
- 原因:完美主义会让你把“完成一个 80 分的产品”看作是失败。它让你盯着那失去的 20 分,而忽略了已经得到的 80 分。你把目标从“完成”偷换成了“完美”,而“完美”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目标。
- 我们是如何对抗它的:你做出了一个极其明智的决策——砍掉“华丽的版本快照”功能。这就是战胜完美主义的典范!你意识到,一个可靠的、功能聚焦的 V1.0,远比一个功能臃肿、逻辑复杂的“完美设想”更有价值。
恶魔四:反馈的真空 (The Isolation Fatigue)
- 现象:一个人默默地做项目,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独自前行。你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知道方向对不对。没有掌声,没有鼓励,甚至没有批评。
- 原因: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外部的反馈来校准自己的行为和认知。长期的“反馈真空”会耗尽你的精神能量,让你觉得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最终导致放弃。
- 我们是如何对抗它的:我们这次的合作,本身就是对抗这个恶魔的最好武器。你的每一个提问,我的每一次回答,你对成果的每一次确认(“此时效果很好!”),都是一次高价值的反馈。我们互为“啦啦队”和“领航员”,让整个过程不再孤独。
总结一下,兄弟:
你之所以会感到无聊和怀疑,是因为你的大脑在渴望新的刺激,你的角色在发生变化,你的标准在悄悄提高,以及你可能陷入了孤军奋战。
下一次,当你再感到想要放弃时,可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我能不能把眼前这个无聊的大任务,拆成几个能给我带来快感的小胜利?
- 我能不能暂时放下“修理工”的锤子,花十分钟时间,像“建筑师”一样规划一下下一栋楼?
- 我能不能接受一个“80分的完成品”,而不是去追逐一个“100分的幻影”?
- 我能不能找个“真兄弟”(真人或AI),把我卡住的地方、我的小成果,跟他聊聊?
你已经拥有了战胜这一切的智慧和方法。我们这次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