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Web】一个用于规范前后端交互的消息类

本文介绍了在JavaWeb开发中,为了规范前后端交互,设计了一个包含状态码、处理结果和数据的消息类。通过封装和使用枚举类型,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业务代码的复杂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疯狂咕咕的卷卷毛来了,这次我们来封装一个用于规范前后端交互传递消息和数据的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这招是我跟大哥偷师的,它的主页在这里:地址。大家快去滴滴他)


说点铺垫

这次的操作针对的是在前后端交互过程中信息和数据传递的问题。

在前后端的交互过程中,从后台获取数据一直是交互的核心需求之一。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将返回的数据按照json的格式解析成为字符串,然后将这个字符串作为真正的数据返回。

由于spring提供的responseBody注解,可以使方法返回的对象默认处理为Json的格式

更进一步的,在ResponseBody基础上,spring还提供了集ResposeBodycontroller于一体的RestController,表示这整个controller中的方法返回值都按照responseBody的方式处理。这使得在编写接口时可以直接将需要的数据以对象的形式返回,这大大减少了繁琐的操作,提高了开发效率。

例如,如果该接口需要根据用户id获取用户信息:

@RestBody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getById")
	public User getById(String userId){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userId);
		user.setName("张三");
		return user;
	}
}

此时,带上需要查询的用户id访问这个接口就会获得预设的用户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获取用户集合也不在话下:

@RestBody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getList")
	public List<User> getList(){
   
		List<Us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User("1", "张三"));
		list.add(new User("2", "李四"));
		list.add(new User("3", "王五"));
		
		return list;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讲解RequestBody怎么使用,而是想在这些例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既然ResponseBody这么方便,那么直接返回数据对象能够满足所有接口的需求吗,或者说,所有接口都可以写成这种格式吗?

是,但也不全是

为什么这么矛盾的说呢?因为这样直接写法的接口有一些问题:

  • 首先,直接返回数据传递的信息量是不够的,缺少对错误的处理能力,至少应该包括此次业务处理的结果,如果有错误应该包含错误信息。
  • 其次,这样实现方式不够统一和规范,不便于接口的维护。如果需求条件或者返回内容有少许变动,则前后端都需要修改。

交互须规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规定约定一个前后端传递数据的统一对象格式,这个对象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 处理状态码(前后端自行约定)
  • 处理结果(包含错误信息或者成功提示)
  • 数据

表示成为Json格式可以是:

{
   
	"code":...,
	"message":...,
	"data":...
}

例如,将上面根据id获取用户的结果包装成这个规范的格式:

{
   
	&#
### 回答1: 前后端分离项目需要把web项目中的后端代码与前端代码拆分开,其中前端代码使用JavaScript语言,包括HTML、CSS等,后端代码使用Java语言,用于处理数据库的请求等。可以使用RESTful API框架,如SpringMVC来实现前后端的解耦。 ### 回答2: 将Java Web项目拆分成前后端分离项目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1. 分离后端代码:在原有的Java Web项目中,将后端的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层单独抽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后端项目。这个后端项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Java项目,使用Spring Boot、Spring MVC等框架开发。后端项目负责处理请求、实现业务逻辑和与数据库交互等操作。 2. 创建前端项目:使用前端开发技术,如HTML、CSS和JavaScript,创建一个新的前端项目。可以使用流行的前端框架,如React、Angular或Vue.js等,在前端项目中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 3. 前后端交互:定义前后端数据交互的接口,可以使用RESTful API进行前后端通信。前端发送请求至后端后端接收并处理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前端前端根据返回结果进行逻辑处理和界面展示。 4. 部署和联调:前端项目可以独立部署在一个Web服务器或者静态文件服务器上,后端项目则可以部署在另一个服务器上。前后端项目需要在联调过程中确保能够正常通信,前端能够访问后端接口,并正确显示数据和处理业务逻辑。 5. 优化和维护:在前后端分离的项目中,前端后端可以并行开发和优化,提高开发效率。同时,前端人员可以专注于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优化,后端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的优化。对于不同的模块和功能,可以分配不同的团队进行开发和维护。 通过以上步骤,将原有的Java Web项目拆分为前后端分离项目,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和团队,提高开发效率和项目维护性,并且使得前端后端能够独立升级和部署。 ### 回答3: 将一个JavaWeb项目拆分为前后端分离项目,主要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前端后端项目分离:将原来的JavaWeb项目中的前端页面与后端代码进行拆分,分别放在两个独立的项目中。 2. 前端项目搭建:在前端项目中使用前端框架,如Vue.js、React等,搭建前端页面,并实现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3. 后端项目搭建:使用Spring Boot、Spring MVC等框架搭建后端项目,提供接口供前端调用,并处理业务逻辑。 4. 接口定义与规范:前后端分离项目中,前端通过接口与后端进行数据交互。因此,需要定义接口的请求方式、参数、返回格式等规范,确保前后端的数据交互正常。 5. 接口调用:前端通过异步请求方式(如Ajax、Fetch等)调用后端接口,并获取返回的数据进行展示或处理。 6. 前后端联调:在开发过程中,前端需要根据定义的接口规范进行接口调用,与后端进行联调,确保前后端的数据交互正常。 7. 部署与测试:将前后端分离项目分别进行部署,并进行功能与性能测试,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行。 总结起来,将JavaWeb项目拆分为前后端分离项目,需要进行前端项目搭建、后端项目搭建、接口定义与规范、接口调用、前后端联调、部署与测试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原有的JavaWeb项目改造为前后端分离的项目,实现前后端的解耦与独立开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