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K3288:我的第一颗“失败”的芯片
2014年,我还在白牌平板市场厮杀。那时候,行业卷得厉害,全志用Cortex-A7打价格战,MTK靠4G SoC组合拳横扫市场。而我,带着一颗旗舰芯RK3288——Cortex-A17 + Mali-T764,性能溢出,价格却贵得没人要。
平板厂商摇头:“太复杂,不划算。”
OTT盒子客户摆摆手:“Amlogic早占坑了,生态稳,价格低。”
我站在仓库里,看着成堆的RK3288,心里发凉。
但命运有时很奇妙。就在我以为这颗芯片要烂在手里时,商显市场突然爆发——公交站牌、电子黑板、医院导诊台……这些没人看得上的“边角料”场景,却意外需要RK3288的高分屏支持、双显输出和强悍的多媒体能力。
客户说:“这芯片性能强,还量产过,配套全,就它了。”
于是,RK3288没死在消费市场,反而在工业领域活成了“用得起的高性能SoC”。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做芯片,不一定要赢在主流赛道,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踩中别人看不上的风口。
二、RK3399:被谷歌翻牌,又被英特尔封杀
2017年,我带着RK3399,第一次站上国际舞台。
Google选中它,定制成“OP1”,塞进三星Chromebook Plus——一台能360°翻转、带手写笔、跑Android应用的轻办公设备。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国产SoC,也能登上旗舰笔记本。”
但好景不长。英特尔出手了。
Chromebook是Google的,可OEM还得看英特尔脸色。ARM平台动了低端x86的蛋糕,RK3399刚冒头,就被全线“低调叫停”。
一夜之间,Chromebook订单蒸发。
我站在空荡荡的产线前,心里憋着一股火:“难道我们连桌都上不了?”
但这次,我没回头卷平板,而是咬牙把RK3399做成“平台芯片”——修SDK、补文档、送主线支持,一点点磨。
转机来自一个叫Rock Pi的小团队。他们用RK3399做了块开发板,接口全开,价格炸裂,直接引爆开发者社区。
Armbian、Ubuntu、Manjaro……各种系统适配涌来,RK3399突然成了“极客玩具”。
我这才意识到:生态不是靠大客户施舍的,而是靠一群“爱折腾”的工程师,用代码和热情堆出来的。
三、RK3588:我的背水一战
2019年,我决定赌一把大的。
RK3588,一颗“重型平台芯片”——四核A76 + 四核A55,Mali-G610 GPU,8K解码,16路1080p视频流,PCIe、USB3.1、MIPI全拉满。
团队问我:“这么贵的芯片,卖给谁?”
我说:“不知道,但我们必须做。”
疫情来了,晶圆涨价,成本飙升,RK3588从35美金涨到60美金。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
但我知道:国产SoC缺的不是性能,而是一颗能当“底座”的芯片。
2022年,Rock Pi 5B发布,RK3588第一次以“100美金开发板”的姿态亮相。
Reddit、Telegram、GitHub……全球开发者疯狂讨论。
客户开始拿着开发板评估项目:“这芯片,真能用?”
我笑了:“当然能,文档、SDK、社区,全给你备好了。”
四、生态之战:从无人问津到400万颗
RK3588的成功,不是靠参数碾压,而是靠“工程信任”。
PCB厂说:“10层板?太难画!”
我就搞培训,教他们怎么画。
开发者说:“驱动找不到!”
我就派FAE驻场,一行行调。
客户说:“怕量产不稳。”
我先卖开发板,让他们自己试。
2024年,RK3588出货400万颗,营收13亿。
没有爆款神话,全是小单堆积——教育平板、边缘盒子、智能座舱、多目摄像头……
一颗芯片的胜利,不是赢在起点,而是活成了“工程师敢用、客户敢买”的刚需。
五、未来: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
有人问我:“RK3588是最强SoC吗?”
我说:“不是,但它活得最像中国芯。”
比不过苹果的生态,
但我们的文档开源,问题当天回复。
打不过高通的IP,
但开发板便宜,随便折腾。
卷不过MTK的资本,
可客户知道:用RK,项目能落地。
现在,下一代RK3688M已在路上——4nm工艺,车规级,瞄准高通SA8295P。
没人知道它能否成功。
但我知道:没有RK3588铺的路,就没有国产SoC的明天。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后记
做芯片十年,我最深的感触是:
“活下去”比“做最强”更难。
而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参数最漂亮的芯片,
而是那些——
被工程师骂过、被客户退过货、
在GitHub被提过issue、
最后却成了“项目首选”的芯片。
RK3588如此,中国芯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