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知识点
1. 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2.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3. 了解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
4. 掌握主板结构的组成
5. 了解CPU、内存、硬盘的发展历程
6. 掌握CPU、内存、硬盘的结构、性能指标及相关知识
7. 掌握显卡和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指标
8. 了解计算机的其他设备
1.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
2.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CPU、存储器、主板、输入、输出设备
3、主板结构的组成
(1)AT、Baby-AT:老,淘汰
(2)ATX:常见,工业标准。特点:尺寸30.5*24.4cm;7个I/O槽;优化接口;兼容性、可扩充性提高;增加电源管理。
(3)Micro ATX(Mini ATX):小
(4)LPX、NLX、Flex ATX:国外/变种
(5)EATX、WATX:服务器
(6)BTX:最新一代。特点:散热好、架构合理、螺钉孔科学、供电丰富。
主芯片组:
北桥(CPU、内存、各插槽、ECC纠错等,接近CPU)+南桥(I/O、ISA设备,负责管理中断及DMA通道,接近PCI槽)
BIOS芯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主要存放内容:自诊程序、CMOS、自举程序、I/O驱动和中断服务。
功能:自检及初始化程序、程序服务处理硬件中断处理。
主板插槽(1)内存插槽:SIMM、DIMM、RIMM
(2)PCI-E 10GB/s(小白) (3)PCI 133MB/s(大白)
(4)CPU插槽:Socket 478(P4)、Socket 754(AMD不支持双通道内存)、Socket 939(AMD支持双通道内存)、LGA 775(Socket T)
(5)硬盘接口(IDE、SATA、SCSI)
主板外部接口:PS/2(绿鼠紫键)、HDMI(高清晰多媒体接口)、DVI(数字信号/白)、SUB(模拟信号/蓝)、USB、RJ-45、多声道音频。
4.掌握CPU的功能、性能指标及相关知识
CPU功能:解释计算机指令和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指标:(1)主频(时钟频率MHz):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2)外频(基准频率MHz):内存与主板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3)倍频:CPU主频与外频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主频=外频*倍频;
(4)前端总线(FSB):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5)缓存(Cache):L1 Cache、L2Cache、L3 Cache
原理:当CPU读取一个数据时,从缓存中查找,若找到立即送CPU处理,若没找到,查找内存读取送CPU,同时调入缓存备用。
CPU指令集
(1)MMX:57条,多媒体;
(2)SSE、SSE2、3、4: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指令集;
(3)3D Now!:AMD,21条,3D游戏;
(4)X86:Intel为其第一块16位CPU开发;
(5)EM64T:Intel64位;
(6)CISC:复杂指令集;(7)RISC:精简指令集。
CPU适用类型
嵌入式、微控制式、通用式
封闭格式
考虑因素:芯片封装1:1,引脚短,越薄越好。
5.掌握CPU、内存、硬盘的结构、性能指标及相关知识
结构:
外部结构:电源接口、跳线、IDE接口、缓存、电容、控制芯片
IDE:4针D形电源,40芯数据线;SATA:15针电源,7芯数据线
物理结构:磁盘、主轴、磁头、磁头臂、永磁铁、音圈电机、空气过滤片。
工作原理:高速旋转,磁头径向移动读写数据,写时电流改变磁物质状态,读时磁头产生感应电流还原为数据。
磁盘引导原理
主引导扇区(512B=MBR446+DPT64+2B):001;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OBR):011高格产生;
文件分配表(FAT)、目录区(DIR)、数据区(Data)
性能参数
(1)分类:尺寸(in)、接口(IDE、SCSI、SATA)、容量(500GB~2TB)
(2)转速:5400、7200、10000r/min
(3)缓存:2~8MB;(4)平均寻道时间5~13ms;(6)数据传输率(吞吐率)
硬盘编号识别:例:ST3500410AS
6.掌握内存的分类、性能指标及相关知识
组成:RAM+ROM+Cache
分类:按接口分:SIMM(单列直插)和DIMM(双列直插)
按工作方式:FPM DRAM、EDO DRAM、SDRAM、DDR SDRAM(双数据传输模式)、DDR2 SDRAM(4倍速)、 DDR3(电压降,增加Reset和ZQ)
性能指标:存储容量(2GB、4G)、存取速度(60~100ns)、工作频率(主流533MHz、667)、接口类型(184Pin、240)、CL(等待时间)设置
7. 掌握显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指标
作用: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