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了解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我们也要像其作者John McCarthy一样,思考一下三个问题:
-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 什么时候回收?
- 如何回收?
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今天,内存回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一切都无需我们操作,这些机制就会自动化处理。
但是当我们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露问题是,或者是垃圾收集机制影响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这些垃圾收集和内存分配有一定了解,并且对其进行监控和调节优化。
哪些对象需要回收
之前说过,垃圾回收主要处理的是堆区的对象,那么我们首先要确认的就是,哪些对象需要回收? 或者通俗来讲, 哪些对象是存活?哪些已经死去?
引用计数法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在对象中添加一个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他的时候,就给这个计数器+1 。当引用失效的时候,计数器就-1 。 当计数器为0的时候,就是这个对象没有被使用,等于已经死去,可以被回收。
它的原理挺简单的,判定效率也高,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微软的COM技术,Python语言等都用这个计数算法进行内存管理。
但是Java领域中,主流的Java虚拟机都没有选择用这个引用计数法来管理内存,因为这个简单的算法要考虑很多例外情况,最知名的就是这个缺陷循环引用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再java中也是挺常见的。
举个栗子,当比如有两个对象,都有instance字段。A.instance = B;B.instance = A。 如果除了这两个,没有其他引用的话,这两个 对象的计数器都是1,但是永远无法被收回。
可达性分析算法
目前主流商用的程序语言(Java、C#)的内存管理子系统,都是通过可达性 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