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1.1计算机系统硬件基本组成
- 知识点
- 冯·诺依曼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架构。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 运算器:能进行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等)和逻辑运算(如与、或、非等)。它的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ALU)。
-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通过指令计数器、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等部件来协调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按序工作。
-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和外存储器。主存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可读写但断电后数据丢失,ROM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数据不丢失;外存常见的有硬盘、光盘、U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将外部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处理的二进制信号。
- 输出设备:像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转换为人们能理解的形式。
- 考点
- 可能考查计算机硬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如运算器进行的运算类型、控制器的作用机制。
- 区分RAM和ROM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 给定一些设备,判断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或者考查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方式。
1.1.2中央处理单元
- 知识点
- CPU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 CPU的性能指标包括主频(时钟频率,是CPU内部时钟信号的频率)、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多核(一个CPU芯片包含多个处理核心,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缓存(用于存储CPU近期可能会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等。
- 指令周期:是指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总和,包括取指周期、间址周期、执行周期和中断周期。
- 考点
- 对CPU性能指标的理解和计算,如根据主频和指令执行周期计算每秒执行的指令数。
- 指令周期各阶段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
- 考查多核CPU的工作原理和优势,如在多任务处理、多线程程序中的性能体现。
1.1.3数据表示
- 知识点
- 数制转换: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 机器数: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的带符号数,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表示方法。原码是符号位加上真值的绝对值;反码是原码的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取反;补码是反码加1。
- 定点数和浮点数:定点数是小数点固定的数,分为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浮点数由阶码和尾数两部分组成,用于表示范围较大的实数,遵循IEEE 754标准。
- 字符编码:ASCII码是最常见的字符编码,用7位二进制表示128个字符;扩展ASCII码用8位表示;Unicode是一种全球统一的字符编码标准,能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字符。
○ 原码、反码、补码的定义与转换 § 原码:最高位表示符号(0为正,1为负),其余位表示数值本身。 § 反码: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其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 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其反码加1。
补码的加减法运算 § 加法:直接将两个补码相加,若产生溢出,则舍弃最高位的进位。 减法:将被减数的补码与减数的补码(取反加1)相加。
浮点数表示
○ 浮点数的表示方法(IEEE 754标准) ( 该标准规定基数为2, 阶码E用移码 表示, 尾数M用原码表示)
§ 单精度(32位):1位符号位,8位指数位,23位尾数位。
§ 双精度(64位):1位符号位,11位指数位,52位尾数位。
○ 浮点数的规格化与范围
§ 规格化:尾数部分隐含一个前导的1,不写入内存。 范围:单精度可以表示的最大范围约为±3.4×1038,双精度约为±1.8×10308。
- 考点
- 不同数制转换的计算,特别是十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 原码、反码、补码之间的转换,以及给定机器数的表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