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java面向对象的理解

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程序设计的一种思维模式,相比于面向过程来说,面向对象更符合人的正常思维逻辑。

在这种思维模式中,万物皆对象,这里的对象泛指的是生活中的一切事务。每种事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行为,面向对象正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而来,将事务的属性特征和行为提取出来作为一个类,并将其实例化为对象去使用,面向对象强调的是调用一个对象的行为来实现功能,而并不关注对象行为的具体实现。

什么是类?

类是一组相关属性和行为的集合,可以看成是一类事务的模板。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现。

比如:人类就是一个类,拥有共同的属性(头、眼睛、鼻子、耳朵)行为(走路,吃饭),小明就是一个对象,他是人类的具体实现,比如(大眼睛、高鼻子、小耳朵),他的特有行为可以是(跑步、喝粥)。

什么是对象?

对象是一类抽象事物的具体实现,也就是类的一个实例

类与对象的关系?

类是对一类事务的描述,是抽象的

对象是一类事务的具体实现,是具体的

面向对象的特征?

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通过权限修饰符,限定类成员的访问权限

权限修饰符:

private  < default < protected < public

权限修饰符控制范围:

继承:

继承是以已有类为模板创建新类的方法,继承的类叫做子类,被继承的类叫做父类,子类拥有父类的全部属性和方法(在创建一个子类对象的时候,会先在内存中创建一个父类对象,然后在父类对象外部放上子类独有的属性,两者合起来形成一个子类的对象),但在父类的私有方法和属性,子类不能访问。

重写:

重写发生在子类与父类(接口)中,子类重写父类或(接口)的方法。

(1)子类方法与父类方法返回值,方法名,参数列表完全一致,

(2)权限修饰符要大于等于父类的权限

public>producted>default>private

(3)抛出的异常要小于父类方法

多态:

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即同一消息可以根据发送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调用父类方法,实际上运行的子类方法,在编译时不确定,只有在运行时才知道运行的是哪个子类的方法。

条件:

1.继承

2.重写方法

3.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

优点:

1.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

2.可替换性

3.可扩充性

4.接口性

5.灵活性

6.简化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