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己内部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部门,叫法不一,例如数据管理部、数据治理部、数据资产部等等。
这一方面,得益于数据要素的发展,数据的价值越来越被企业领导所重视;另外一方面,数据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过去数据都是各个部门条线各管各的,现在强调拉通贯通的理念下,数据部门也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现在市面上各类专家咨询机构也都在教怎么搭建一个数据管理组织,包括组织结构,岗位权责等,这么一个组织或者部门成立了,大家是否有思考过,如何有效考核这个部门呢?
如果提到一个部门是否合格成功,那么其实可以参考:业务部门提高了多少利润,增加了多少营收,减少了多少成本;而职能部门则是减轻了多少工作量,提升了多少效率等等。
在过去,集团化的企业可能没有一个所谓的数据部,但是一定有大量统计分析人员,这类人一定是围绕着公司的营收去做数据管理及分析的。营收的高低无非就是成本利润等。
那么这一拨人,一定是分散到各个业务部门或者子公司的,比方说,我是成本部的负责人,那么我无时无刻都要关心成本的波动,身边得安排一个懂数据得人给我分析分析,哪里会出问题,哪里有异常了。这个人,原先他不是属于“数据管理部”的,而是可能存在某个业务部门,或者在集团叫战略部、统计部、运营部等等。
01
每个部门可能都有对应负责做一些数据工作的人,那么,既然大家都有数据人员,为什么认为还需要一个数据部门来“帮助公司精细化运营”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数据需求增多
集团化业务扩张以后,成本增高,高层管理水平跟不上,数据却越来越重要,分散式管理无法满足管理要求,希望用更专业高效的数据部门来辅助提高决策水平。
2. 企业级数据标准
各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对内不好赏罚平衡,对外投资者不好解释业务情况,企业越来越需要有一个统一对外口径输出,或者决策数据规范标准等。
3. 数据流转过程可靠
传统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数据来源较为随意,缺乏稳定可靠的数据源,过程人工干预多,可信度低,数据造假经常发生,影响企业决策判断。而且有没有专门的人员和组织来要求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