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可信计算对于云平台、桌面平台、服务器的应用,任选两个,谈谈可信计算在其中的应用 2.2 可信计算的缺陷 2.3 可信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可信计算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实现的几个关键例子、用在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可信计算的概念,可信计算和传统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的不同点是什么?
当前可信计算能够发挥哪些作用,他的典型落地应用技术形态有哪些,目前可信技术还存在哪些挑战?
1、信任根、信任链、远程证明的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信任根:
-
信任根是一个被广泛信任的、不可篡改的实体或信息源。在数字证书体系中,通常是一个根证书(Root Certificate),它在公钥基础设施(PKI)中提供了信任的基础。
-
它是整个信任链的起点。在信任链中,信任根用于验证其他证书的真实性。信任根的公钥通常预先存在于操作系统或浏览器中,任何使用该根证书签名的证书都被认为是可信的。
(2)信任链:指的是信任根从初始完整性度量起建立的一系列信任组成的序列。
从信任根到硬件平台、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一级度量一级,一级信任一级。
(3)远程证明:远程证明是一个综合完整性校验和身份认证的过程,向验证者提供了一份可信的平台状态报告 。
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信任链和远程证明使用数字证书和PKI架构,而信任根是这个架构的基础和起点。数字证书沿着信任链传递,最终用于远程证明,以证实用户或其他实体的身份。通过这种方式,整个数字生态系统能够建立可信任的互联网交互环境。
2、什么是TPM,它有什么作用,它还存在哪些不足?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可信平台模块) 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硬件安全模块,用于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TPM是一种专用的加密芯片,通常与计算机的主板集成,提供硬件级的安全保护,用于存储加密密钥、密码、数字证书等敏感信息,并支持数字签名、加密、解密等操作。
TPM的作用:
-
硬件加密:
-
TPM提供硬件级加密功能,能够有效保护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敏感数据,如密码、密钥等。它可以通过加密操作来确保数据在硬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的安全。
-
-
生成和存储密钥:
-
TPM可以生成和存储加密密钥。由于这些密钥存储在TPM中,而不是存储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因此能够更好地防止密钥泄露。
-
-
平台完整性检测:
-
TPM可用于对计算平台的启动过程进行完整性检查,确保系统在启动时未被篡改(如被恶意软件感染)。它通过度量计算机的固件、操作系统等组件的完整性,验证这些组件是否符合预定的安全标准。
-
-
支持远程证明:
-
TPM支持远程证明(Remote Attestation),即设备可以向远程服务器证明其系统状态是安全且可信的。这对于远程设备管理和可信计算环境至关重要。
-
-
安全存储:
-
TPM为敏感数据提供一个安全的存储空间,避免数据被窃取或篡改。例如,存储用户的私钥、加密的密码等信息。
-
TPM的不足:
-
硬件依赖:
-
TPM依赖于硬件,意味着如果设备没有集成TPM模块,或者TPM硬件受损,系统就无法享受TPM带来的安全保护。这限制了其普及和灵活性。
-
-
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
-
虽然TPM的功能越来越多,但在不同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平台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某些操作系统可能没有充分支持TPM,或者没有提供有效的接口来管理TPM的功能。
-
-
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
尽管TPM本身设计用于增强安全性,但如果TPM硬件设计不当,或者攻击者能够物理访问设备,可能会通过攻击物理硬件、获取密钥或者利用漏洞来绕过TPM的保护。
-
-
隐私问题:
-
TPM通过记录平台的状态信息,支持平台完整性验证等功能,但这也可能涉及到用户的隐私问题。例如,TPM可能会存储用户的设备使用信息,若被滥用,可能会侵犯用户的隐私。
-
-
不防止所有类型的攻击:
-
TPM主要防止针对计算机的物理攻击和数据泄露,但对于软件层面的攻击(例如针对操作系统的漏洞或恶意软件攻击),TPM无法提供完全的防护。
-
2.1 可信计算对于云平台、桌面平台、服务器的应用,任选两个,谈谈可信计算在其中的应用 2.2 可信计算的缺陷 2.3 可信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在云平台中的应用:
-
增强云环境的安全性: 可信计算可以用于确保云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可信性。通过硬件根信任(如TPM)和远程证明技术,云平台可以向用户证明其虚拟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状态是可信的。这在多租户环境下尤为重要,确保每个用户的隔离性以及数据和计算的安全性。
-
数据加密与密钥管理: 云平台可以利用可信计算模块来存储加密密钥和进行加密操作。通过TPM等硬件组件,敏感数据可以在加密的状态下进行存储,即使云服务提供商也无法访问这些密钥,从而有效保护用户数据隐私。
-
增强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可信计算支持强认证机制,通过使用TPM等硬件技术提供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功能。云服务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敏感数据和应用程序,提高数据保护和安全性。
在服务器中的应用:
-
服务器安全性保障: 可信计算可确保服务器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软件和硬件的完整性。例如,服务器可以通过TPM存储安全启动密钥,确保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启动时没有被篡改,防止恶意软件通过篡改系统启动过程来攻击服务器。
-
远程证明和可信报告: 可信计算技术使得服务器能够向远程用户或管理平台提供其当前的安全状态。例如,企业可以使用远程证明技术验证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是否被恶意篡改,确保其在进行重要计算时的可靠性。这对于需要合规性的行业(如金融行业)至关重要。
2.2可信计算的缺陷
可信计算在windows或Linux中的应⽤
简述可信计算的基本思想并谈谈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 TC)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确保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操作只能在可信的环境中执行。可信计算的目标是通过硬件增强的安全性来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和未授权访问。它通过建立“信任链”,使得只有经过验证并且可信的操作才能执行,从而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信计算的基本思想:
-
硬件支持的安全性:可信计算通常依赖于专门的硬件组件,如受信任平台模块(TPM, Trusted Platform Module),它可以提供加密功能、密钥存储和身份验证等安全功能。TPM是一个硬件芯片,它能保护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并确保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未被篡改的状态下运行。
-
受信任启动(Trusted Boot):可信计算的一大关键概念是“受信任启动”。系统启动时,硬件和固件首先启动并验证操作系统的完整性,确保操作系统没有被篡改。如果系统发现启动过程中存在不可信的组件,便不会继续启动,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或攻击的威胁。
-
平台认证和远程验证:可信计算还涉及到平台认证的概念,即使得系统能够证明它的“可信”状态。远程验证使得用户和服务提供商能够在连接到网络时验证一个设备的完整性和可信性,确保它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可信计算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
数据保护:可信计算可以通过硬件加密、数据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篡改或泄漏。在敏感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场景中,如在线银行、云存储等,可信计算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
防止恶意软件和攻击:通过受信任启动和TPM等硬件保障,可信计算能够阻止恶意软件的植入和执行。恶意软件往往通过篡改系统启动过程或修改操作系统来实施攻击,而可信计算通过验证系统启动过程的完整性,有效防止了这一类攻击。
-
身份认证:可信计算可以在平台上实现更为安全的身份认证。通过TPM等硬件模块,可以生成和存储私钥,确保用户身份在网络中得到可信验证,避免了传统软件认证方式可能带来的安全漏洞。
-
远程验证和认证:在企业网络中,可信计算能够帮助管理员远程验证用户设备的安全状态。在进行远程访问时,管理员可以确认设备是否处于可信状态,从而决定是否允许访问企业网络资源。
-
数字版权管理(DRM):在数字内容保护领域,可信计算可以通过硬件级别的加密和保护机制,防止数字内容被非法复制或篡改。利用TPM等技术,内容提供商可以确保其内容只在合法的设备上播放,增强数字版权保护。
-
防止数据篡改和未授权访问:可信计算确保了数据存储和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并且只有被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结合TPM等技术,企业可以确保只有符合规定安全标准的设备可以接入网络,从而降低数据泄露和未授权访问的风险。
简述可信计算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
①首先建立一个信任根。信任根是系统可信的基础和出发点,信任根的可信性由物理安全和管理安全确保。
②再建立一条信任链。从信任根开始到硬件平台、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一级认证一级,一级信任一级。从而把这种信任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系统。
关键技术:信任根技术,可信平台模块(TPM)技术,信任链技术,可信计算平台,可信软件栈,密码技术,可信网络连接技术
可信计算的基本概念、实现方法、实现的几个关键例子、用在什么地方
基本概念:
可信计算是增强信息系统安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它基于一个硬件安全模块,建立可信的计算环境。可信硬件安全模块担任信任根的角色,通过密码技术、硬件访问控制技术和存储加密等技术保证系统和数据的信任状态。
实现方法(基本思想):
①首先建立一个信任根。信任根是系统可信的基础和出发点,信任根的可信性由物理安全和管理安全确保。
②再建立一条信任链。从信任根开始到硬件平台、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一级认证一级,一级信任一级。从而把这种信任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系统。
例子及应用:
①数字版权管理
可信计算将使公司创建很难规避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例子是下载的音乐文件,用远程认证可使音乐文件拒绝被播放,除非是在执行着唱片公司规则的特定音乐播放器上。密封储存防止用户使用其他的播放器或在另一台电脑上打开该文件。音乐在屏蔽储存里播放,这将阻止用户在播放该音乐文件时进行该文件的无限制复制。
②身份盗用保护
可信计算可以用来帮助防止身份盗用。以网上银行为例,当用户接入到银行服务器时使用远程认证,之后如果服务器能产生正确的认证证书那么银行服务器就将只对该页面进行服务。随后用户通过该页面发送他的加密账号和PIN和一些对用户和银行都为私有的(不看见)保证信息。
③保护数据
用于身份认证的生物鉴别设备可以使用可信计算技术(存储器屏蔽,安全I/O)来确保没有间谍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窃取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
④保护生物识别身份验证数据
用于身份认证的生物鉴别设备可以使用可信计算技术(存储器屏蔽,安全I/O)来确保没有间谍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窃取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
⑤核查远程网格计算的计算结果
可信计算可以确保网格计算系统的参与者返回的结果不是伪造的。这样大型模拟运算(例如天气系统模拟)不需要繁重的冗余运算来保证结果不被伪造,从而得到想要的(正确)结论。
如何理解可信计算的概念,可信计算和传统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的不同点是什么?
可信计算的概念:
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是指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合作,确保计算环境的安全性,确保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计算平台是可验证的、可靠的和符合预定安全规范的。可信计算通过硬件根信任(例如TPM,受信任的平台模块)来建立一个安全的基础,确保平台在启动、运行时不会被篡改或受到恶意软件的影响。
关键特点:
-
硬件基础:可信计算平台通常包含硬件模块(如TPM),提供底层硬件级别的信任。
-
启动过程的验证:通过可信启动(Trusted Boot)机制,确保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完整性,不受恶意软件的影响。
-
密钥管理:可信计算可用于生成、存储和管理密钥,以支持加密和认证功能。
-
信任链:通过信任链,计算平台可以验证每一层软件和硬件的完整性,确保没有受到篡改。
可信计算和传统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的不同点:
-
底层硬件依赖:
-
可信计算:依赖硬件支持(如TPM),确保从硬件到操作系统的整个链条都是可信的,提供硬件级的信任保障。
-
传统信息安全:主要依赖于软件和系统级的安全防护,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安全防护通常建立在操作系统和应用层面,而没有底层硬件的保障。
-
-
完整性验证:
-
可信计算:通过可信启动、远程验证等机制,确保计算平台从启动到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避免恶意软件篡改系统。
-
传统信息安全:通常依赖于防病毒软件、更新补丁和安全策略来防护恶意软件,但这些方法无法确保平台在硬件和系统层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
信任的根源:
-
可信计算:建立在硬件级的信任根基(如TPM)之上,通过硬件提供一个“可信的计算环境”,并通过硬件加密来保护敏感信息。
-
传统信息安全:大多基于软件层面的信任,安全性取决于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网络的防护,没有硬件支持的信任根基。
-
-
主动防御:
-
可信计算:提供了一种“主动防御”的机制,例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完整性验证和加密存储等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并采取措施(如拒绝启动不可信的程序)。
-
传统信息安全:更侧重于外部攻击防御,如防止恶意入侵、数据泄露等,系统不具备自我验证和自动修复的能力。
-
概述可信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
可信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
-
硬件根信任(TPM):
-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是可信计算平台的核心组件,提供硬件级的信任。它主要用于生成和存储密钥、进行加密和验证计算平台的完整性。
-
TPM作为硬件安全模块,可以在计算机启动时对操作系统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未受到篡改。
-
-
操作系统与平台:
-
操作系统是可信计算平台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与TPM的协作,进行启动过程的验证(可信启动)、加密密钥的管理、身份认证等功能。
-
平台软件还包括支持安全认证、加密、访问控制等功能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
-
-
应用程序:
-
应用程序可使用可信计算平台提供的安全功能,如加密文件、验证签名、执行安全交易等。
-
应用程序的执行和数据存储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安全隔离,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主要功能:
-
可信启动(Trusted Boot):
-
在系统启动时,确保系统从硬件到操作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是可信的。通过验证系统文件和驱动程序的签名,防止恶意软件在启动过程中加载。
-
-
硬件级加密与密钥管理:
-
通过TPM和其他硬件安全模块提供密钥生成、存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功能,确保密钥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
远程证明(Remote Attestation):
-
通过远程证明机制,允许一个平台向另一个平台证明自己是可信的。该机制通过提供平台的硬件和软件信息,证明平台在启动和运行时没有被篡改。
-
-
安全存储:
-
提供安全的存储区域(如TPM的持久存储区)来存储敏感数据,如密码、密钥和其他加密信息,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
-
-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
可信计算平台可以集成身份认证机制,基于硬件生成的证书和密钥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支持强认证方法(如多因素认证)。
-
-
受控数据共享:
-
通过可信计算,多个平台或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受控数据共享,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篡改,并且仅在授权用户之间共享。
-
描述信任链的建立过程。
信任链(Chain of Trust)是指从硬件到软件,逐级验证和建立信任的过程。在可信计算中,信任链确保平台的每个环节在启动、运行过程中都能被验证和确认是可信的。
信任链的建立过程:
-
硬件根信任:
-
信任链的根基是硬件,通常由TPM等硬件安全模块提供。TPM在平台启动时生成一个根信任,确保没有恶意软件篡改系统。
-
-
启动过程的验证:
-
在计算机启动时,固件(如BIOS或UEFI)首先验证硬件和启动文件的完整性。此时,固件会通过验证签名或哈希值来确认启动程序的可信性。
-
-
操作系统验证:
-
操作系统加载时,会通过TPM等硬件组件进行验证,检查内核和系统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会使用TPM生成的密钥对操作系统文件进行验证,确保没有被篡改。
-
-
加载可信应用程序:
-
在操作系统启动完成后,应用程序也会通过TPM或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块进行验证。每个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在执行前都会经过验证,确保它们未被恶意软件篡改。
-
-
逐级建立信任:
-
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程序,信任链逐级建立。每一层都会验证前一层的完整性,确保整个计算平台的每个部分都是可信的。
-
-
远程证明(Remote Attestation):
-
信任链的建立还包括远程证明功能,用户或设备可以通过向远程平台证明其完整性和可信性。远程平台可以通过查询TPM信息和验证哈希值,确认远程设备是否可信。
-
当前可信计算能够发挥哪些作用,他的典型落地应用技术形态有哪些,目前可信技术还存在哪些挑战?
作用:操作系统安全升级,安全策略强制实现,应用完整性保障
典型的落地技术:
①数字版权管理
可信计算将使公司创建很难规避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例子是下载的音乐文件,用远程认证可使音乐文件拒绝被播放,除非是在执行着唱片公司规则的特定音乐播放器上。密封储存防止用户使用其他的播放器或在另一台电脑上打开该文件。音乐在屏蔽储存里播放,这将阻止用户在播放该音乐文件时进行该文件的无限制复制。
②身份盗用保护
可信计算可以用来帮助防止身份盗用。以网上银行为例,当用户接入到银行服务器时使用远程认证,之后如果服务器能产生正确的认证证书那么银行服务器就将只对该页面进行服务。随后用户通过该页面发送他的加密账号和PIN和一些对用户和银行都为私有的(不看见)保证信息。
③防止游戏作弊
可信计算可以用来打击在线游戏作弊。一些玩家修改他们的游戏副本以在游戏中获得不公平的优势;远程认证,安全I/O以及储存器屏蔽用来核对所有接入游戏服务器的玩家(以确保)其正运行一个未修改的软件副本。尤其是设计用来增强玩家能力属性或自动执行某种任务的游戏修改器。例如,用户可能想要在射击游戏中安装一个自动瞄准BOT,在战略游戏中安装收获机器人。由于游戏服务器无法确定这些命令是由人还是程序发出的,推荐解决方案是验证玩家电脑上正在运行的代码。
④保护系统不受病毒和间谍软件危害
软件的数字签名将使得用户识别出经过第三方修改可能加入间谍软件的应用程序。例如,一个网站提供一个修改过的流行即时通讯程序版本,该程序包含间谍软件。操作系统可以发现这些版本里缺失有效的签名并通知用户该程序已经被修改,然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谁来决定签名是否有效。
⑤保护数据
用于身份认证的生物鉴别设备可以使用可信计算技术(存储器屏蔽,安全I/O)来确保没有间谍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窃取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
⑥保护生物识别身份验证数据
用于身份认证的生物鉴别设备可以使用可信计算技术(存储器屏蔽,安全I/O)来确保没有间谍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窃取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
⑦核查远程网格计算的计算结果
可信计算可以确保网格计算系统的参与者返回的结果不是伪造的。这样大型模拟运算(例如天气系统模拟)不需要繁重的冗余运算来保证结果不被伪造,从而得到想要的(正确)结论。
面对的挑战:
存在对可信计算的错误理解;缺少可信计算的理论模型;信任链的理论尚存在缺陷;目前的信任测量是静态的可信测量,缺少系统动态可信测量;许多关键技术尚待攻克。
可信计算中的信任根、可信测量根、可信平台模块分别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信任根(Root of Trust, RoT)是可信计算中最基础的信任起点,是一个不可篡改的硬件或软件模块,用于执行关键的安全功能。它是整个可信计算体系的基石,所有其他信任都基于它建立。
可信测量根(Root of Trust for Measurement, RTM)是用于度量系统完整性的信任起点,通常是系统启动时第一个被执行的代码。它负责启动可信链(Chain of Trust),并依次验证系统组件的完整性。
TPM(受信任的平台模块)是一种硬件芯片,用于提供可信计算的核心功能,如密钥管理、加密、完整性度量和存储。它是信任根的一种具体实现,通常嵌入在主板或CPU中。
RTM负责度量系统组件的完整性,并将结果存储在TPM中。TPM通过存储和验证这些度量结果,确保系统的可信状态。整个过程的信任基础是信任根(RoT),它确保了RTM和TPM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