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https://blog.csdn.net/puhaiyang/article/details/72284702
参考:https://blog.csdn.net/liutong123987/article/details/79384395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xianrou/p/6328006.html
一、数据库索引
1、索引定义
MySQL索引的建立对于MySQL的高效运行是很重要的,索引可以大大提高MySQL的检索速度。
索引分单列索引和组合索引。单列索引,即一个索引只包含单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但这不是组合索引。组合索引,即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创建索引时,你需要确保该索引是应用在 SQL 查询语句的条件(一般作为 WHERE 子句的条件)。
实际上,索引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
上面都在说使用索引的好处,但过多的使用索引将会造成滥用。因此索引也会有它的缺点:虽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同时却会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对表进行INSERT、UPDATE和DELETE。因为更新表时,MySQL不仅要保存数据,还要保存一下索引文件。
2、索引类型
Mysql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索引类型:FULLTEXT,HASH,BTREE,RTREE。
- FULLTEXT
即为全文索引,目前只有MyISAM引擎支持。其可以在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CREATE INDEX 使用,不过目前只有 CHAR、VARCHAR ,TEXT 列上可以创建全文索引。
全文索引并不是和MyISAM一起诞生的,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WHERE name LIKE “%word%"这类针对文本的模糊查询效率较低的问题。
- HASH
由于HASH的唯一(几乎100%的唯一)及类似键值对的形式,很适合作为索引。
HASH索引可以一次定位,不需要像树形索引那样逐层查找,因此具有极高的效率。但是,这种高效是有条件的,即只在“=”和“in”条件下高效,对于范围查询、排序及组合索引仍然效率不高。
-
BTREE
BTREE索引就是一种将索引值按一定的算法,存入一个树形的数据结构中(二叉树),每次查询都是从树的入口root开始,依次遍历node,获取leaf。这是MySQL里默认和最常用的索引类型。 -
RTREE
RTREE在MySQL很少使用,仅支持geometry数据类型,支持该类型的存储引擎只有MyISAM、BDb、InnoDb、NDb、Archive几种。
相对于BTREE,RTREE的优势在于范围查找。
3、索引种类
普通索引:仅加速查询
唯一索引:加速查询 + 列值唯一(可以有null)
主键索引:加速查询 + 列值唯一(不可以有null)+ 表中只有一个
组合索引:多列值组成一个索引,专门用于组合搜索,其效率大于索引合并
全文索引: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词,进行搜索
ps.
索引合并,使用多个单列索引组合搜索
覆盖索引
- 解释一: 就是select的数据列只用从索引中就能够取得,不必从数据表中读取,换句话说查询列要被所使用的索引覆盖。
- 解释二: 索引是高效找到行的一个方法,当能通过检索索引就可以读取想要的数据,那就不需要再到数据表中读取行了。如果一个索引包含了(或覆盖了)满足查询语句中字段与条件的数据就叫做覆盖索引。
- 解释三:是非聚集组合索引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在查询里的Select、Join和Where子句用到的所有列(即建立索引的字段正好是覆盖查询语句[select子句]与查询条件[Where子句]中所涉及的字段,也即,索引包含了查询正在查找的所有数据)。
不是所有类型的索引都可以成为覆盖索引。覆盖索引必须要存储索引的列,而哈希索引、空间索引和全文索引等都不存储索引列的值,所以MySQL只能使用B-Tree索引做覆盖索引
当发起一个被索引覆盖的查询(也叫作索引覆盖查询)时,在EXPLAIN的Extra列可以看到“Using index”的信息
4、操作索引
- 创建索引
--创建普通索引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col_name);
--创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col_name);
--创建普通组合索引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col_name_1,col_name_2);
--创建唯一组合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col_name_1,col_name_2);
- 通过修改表结构创建索引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INDEX index_name(col_name);
- 创建表时直接指定索引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ID INT NOT NULL,col_name VARCHAR (16) NOT NULL,INDEX index_name (col_name)
);
- 删除索引
--直接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修改表结构删除索引
ALTER TABLE table_name DROP INDEX index_name;
- 其它相关命令
- 查看表结构
desc table_name;
- 查看生成表的SQL
show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查看索引
show index from table_name;
- 查看执行时间
set profiling = 1;
SQL...
show profiles;
5、创建索引的时机
到这里我们已经学会了建立索引,那么我们需要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索引呢?一般来说,在WHERE和JOIN中出现的列需要建立索引,但也不完全如此,因为MySQL只对<,<=,=,>,>=,BETWEEN,IN,以及某些时候的LIKE才会使用索引。例如:
SELECT t.Name
FROM mytable_t
LEFT JOIN mytable_m ON t.Name=m.username
WHERE
m.age=20 AND m.city='郑州' ;
此时就需要对city和age建立索引,由于mytable_m表的userame也出现在了JOIN子句中,也有对它建立索引的必要。
刚才提到只有某些时候的LIKE才需建立索引。因为在以通配符%和_开头作查询时,MySQL不会使用索引。
6、命中索引
数据库表中添加索引后确实会让查询速度起飞,但前提必须是正确的使用索引来查询,如果以错误的方式使用,则即使建立索引也会不奏效。
sql中索引不会被用到的几种情况
- 如果条件中有or,即使其中有部分条件带索引也不会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尽量少用or的原因),注意:要想使用or,又想让索引生效,只能将or条件中的每个列都加上索引
- 对于多列索引,不是使用的第一部分,则不会使用索引
- like查询是以%或_开头
- 存在索引列的数据类型隐形转换,则用不上索引,比如列类型是字符串,那一定要在条件中将数据使用引号引用起来,否则不使用索引
- where 子句里对索引列上有数学运算,用不上索引
- where 子句里对有索引列使用函数,用不上索引
- 如果mysql估计使用全表扫描要比使用索引快,则不使用索引,比如,数据量极少的表
7、其它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select count(1)或count(列) 代替 count(*)
- 创建表时尽量时 char 代替 varchar
- 表的字段顺序固定长度的字段优先
- 组合索引代替多个单列索引(经常使用多个条件查询时)
- 尽量使用短索引
- 使用连接(JOIN)来代替子查询(Sub-Queries)
- 连表时注意条件类型需一致
- 索引散列值(重复多)不适合建索引,例:性别不适合
8、LIMIT分页
limit 10,10和limit 1000000,10速度不一样,前者快,后者慢
后者可以写成between 1000000,1000010(就是1000001 至 1000010)
9、执行计划
explain + 查询SQL - 用于显示SQL执行信息参数,根据参考信息可以进行SQL优化
二、数据库锁
乐观锁
乐观锁不是数据库自带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实现。乐观锁是指操作数据库时(更新操作),想法很乐观,认为这次的操作不会导致冲突,在操作数据时,并不进行任何其他的特殊处理(也就是不加锁),而在进行更新后,再去判断是否有冲突了。
通常实现是这样的:在表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时(更新),先给数据表加一个版本(version)字段,每操作一次,将那条记录的版本号加1。也就是先查询出那条记录,获取出version字段,如果要对那条记录进行操作(更新),则先判断此刻version的值是否与刚刚查询出来时的version的值相等,如果相等,则说明这段期间,没有其他程序对其进行操作,则可以执行更新,将version字段的值加1;如果更新时发现此刻的version值与刚刚获取出来的version的值不相等,则说明这段期间已经有其他程序对其进行操作了,则不进行更新操作。
悲观锁
与乐观锁相对应的就是悲观锁了。悲观锁就是在操作数据时,认为此操作会出现数据冲突,所以在进行每次操作时都要通过获取锁才能进行对相同数据的操作,这点跟java中的synchronized很相似,所以悲观锁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另外与乐观锁相对应的,悲观锁是由数据库自己实现了的,要用的时候,我们直接调用数据库的相关语句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由悲观锁涉及到的另外两个锁概念就出来了,它们就是共享锁与排它锁。共享锁和排它锁是悲观锁的不同的实现,它俩都属于悲观锁的范畴。
共享锁
共享锁指的就是对于多个不同的事务,对同一个资源共享同一个锁。相当于对于同一把门,它拥有多个钥匙一样。就像这样,你家有一个大门,大门的钥匙有好几把,你有一把,你女朋友有一把,你们都可能通过这把钥匙进入你们家,进去啪啪啪啥的,一下理解了哈,没错,这个就是所谓的共享锁。
刚刚说了,对于悲观锁,一般数据库已经实现了,共享锁也属于悲观锁的一种,那么共享锁在mysql中是通过什么命令来调用呢。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通过在执行语句后面加上lock in share mode
就代表对某些资源加上共享锁了。
比如,我这里通过mysql打开两个查询编辑器,在其中开启一个事务,并不执行commit语句
city表DDL如下:
CREATE TABLE `city`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stat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8 DEFAULT CHARSET=utf8;
begin;
SELECT * from city where id = "1" lock in share mode;
然后在另一个查询窗口中,对id为1的数据进行更新
update city set name="666" where id ="1";
此时,操作界面进入了卡顿状态,过几秒后,也提示错误信息
[SQL]update city set name="666" where id ="1";
[Err] 1205 -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ed;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那么证明,对于id=1的记录加锁成功了,在上一条记录还没有commit之前,这条id=1的记录被锁住了,只有在上一个事务释放掉锁后才能进行操作,或用共享锁才能对此数据进行操作。
再实验一下:
update city set name="666" where id ="1" lock in share mode;
[Err] 1064 - 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syntax; check the manual that corresponds to
your MySQL server version for the right syntax to use near 'lock in share mode' at line 1
加上共享锁后,也提示错误信息了,通过查询资料才知道,对于update,insert,delete语句会自动加排它锁的原因
于是,我又试了试SELECT * from city where id = "1" lock in share mode;
这下成功了。
排它锁
排它锁与共享锁相对应,就是指对于多个不同的事务,对同一个资源只能有一把锁。
与共享锁类型,在需要执行的语句后面加上for update
就可以了
update,insert,delete语句会自动加排它锁
SELECT * from city where id = "1" for update 共享查询
update city set name="666" where id ="1" for update 排他查询
行锁
行锁,由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给某一行加上锁,也就是一条记录加上锁。
比如之前演示的共享锁语句
SELECT * from city where id = "1" lock in share mode;
由于对于city表中,id字段为主键,就也相当于索引。执行加锁时,会将id这个索引为1的记录加上锁,那么这个锁就是行锁。
表锁
表锁,和行锁相对应,给这个表加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