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等级保护?
1.1. 概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其重要程度和保密需求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根据等级不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一到五级,一级为最低级别,五级为最高级别。等级越高,保护要求越严格,技术和管理措施也相应加强。
定级依据对受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的侵害程度,具体如下图:
级别说明:
-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例如,对于国家机密信息的保护,需要采取更高级别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比如使用密码学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验证、限制访问权限、使用安全审计等技术和管理措施。而对于一些普通的商业信息,则可以采取较低级别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