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器使用注意事项

本文详细介绍了J-LINK仿真器的接口和指示灯状态,包括仿真器初始化、工作中及错误状态的指示灯表现。此外,还讲解了5V供电、虚拟串口的开启方法,以及针对V10型号的特殊注意事项,如信号质量和3.3V供电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接口和指示灯说明 

指示灯状态

含义

绿色,以10Hz的频率闪烁

仿真器初始化

绿色,闪烁

仿真器工作中,当一条指令执行时,指示灯临时熄灭。因此,闪烁的速度由目标板的接口速度决定,在低速接口中,指示灯关闭的周期要比高速接口的长。

绿色,常亮

仿真器初始化完成,处于Idle(空闲)状态

绿色,每一个秒内熄灭10ms

J-LINK心跳,在仿真器处于Idle(空闲)状态超过7秒后,这一功能将会激活。

橙色

目标板处于复位状态

红色,以1Hz的频率闪烁

仿真器出现严重错误,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

插上目标板灭灯

目标板短路

 

5V打开指令

 

打开JLink Commander程序 输入power on perm. 回车,仿真器输出19脚就有5v输出了

5v 关闭指令 power off perm

注意:V10完全参照原版设计,不支持对外供电,需要给开发板外接电源供电,Vref给5v参考,给的参考是多少 io的输出高电平就是多少

 

虚拟串口

虚拟串口需要指令打开JLink Commander,输入vcom enable 打开虚拟串口(上次上电生效)

 

3.3v供电问题

仿真器完全参照原版设计,安全稳定,所以没有对外供电3.3v输出

但用户如果需要3.3v对外,根据需求自己改装飞线(如图所示)1脚就会有3.3v电压

 

 

关于转接板使用

由于V10速度较快,对信号质量要求相对高一些,连接线过长可能出现连接不上开发板情况

各位亲们如果有使用转接板请将转接板直连仿真器,请中间不要连接排线

板子连接仿真器的线尽量不要超过15公分

 

 

 

 

JTAG管脚定义

管脚

信号名

类型

描述 

1

VTref

输入

目标板的参考电压输入

2

NC

NC

NC

3

nTRST 

输出

JTAG 复位。由J-LINK输出的复位信号,复位目标板的JTAG接口。

5

TDI

输出

目标板上CPU的JTAG数据输入

7

TMS

输出

目标板得JTAG接口模式设定

TCK 

输出

输入到目标CPU的JTAG时钟输入

11

RTCK 

输入

从目标板返回得测试时钟信号。有一些目标CPU必须将内部时钟与JTAG的输入同步。

13

TDO

输入

从目标板输出的JTAG数据

15 

RESET

输入输出

目标CPU的复位信号

17

DBGRQ

未连接

这个管脚在J-LINK内没有连接,保留用于其他设备用于调试请求信号

19

5V-Supply

输出

用于给目标设备提供5V电源。需指令开启

4、6、8、10、12、14、16、18、20 

GND

——

与GND连接。 

 

 

 

SWD管脚定义

 

管脚

信号名

类型

描述 

1

VTref

输入

目标板的参考电压输入

2

NC

NC

NC

3

保留 

NC 

未使用

5

保留 

NC 

未使用

7

SWDIO 

输出

双向数据管脚

SWCLK

输出

输入到目标CPU的时钟

11

保留 

NC 

未使用

13

SWO

输入

SWD 输出Trace端口 

15 

RESET

输入输出

目标CPU的复位信号

17

保留 

NC 

未使用

19

5V-Supply

输出

用于给目标设备提供5V电源。需指令开启

4、6、8、10、12、14、16、18、20 

GND

——

与GND连接。 

 

 

 

 

 

 

JTAG官方接线图

 

 

 

 

 

 

 

 

 

 

 

 

 

 

 

 

 

 

 

 

 

 

 

SWD官方接线图

测试目标板是否连接上(新手必看)

仿真器和目标版硬件连接好后,如何判断连接正常。很多客户直接进编译器,这样是看不到什么问题的,官方有提供命令行软件jlink commander,进去后如果能显示内核信息说明硬件连接没问题,也可以测试下仿真器有没有故障。

1.JLink-v9_bootloader固件.bootloader.bin 2.JLINK9可升级固件及固件更新工具.JlinkV9.3原理图.pdf jlink-v9.5原理图.pdf J-LINK-V9-bootloader.dfu jlink-v9激活.txt 详细操作步骤说明.docx ST_DfuSe_Demo_V3.0.6_Setup.zip 3.升级方式:DFU ISP(通过boot引脚设置从system memory启动)。 工具:ST官方工具,ST_DfuSe_Demo_V3.0.6。 硬件:JLink V9.x硬件为stm32f205rc. 操作步骤: 1. 参考JLink V9.3或JLink V9.5原理图(注意:原理图和你手上实物可能不是100%一致。)。通过boot引脚设置从system memory启动: 设置stm32f205rc的引脚电平为boot0:1,boot1:0(如果原硬件JLink上无跳线帽,需要自己手动焊线设置电平),使上电后,进入system memory。 下图是我的JLink V9.3, boot0引脚,PCB上直接连接到GND上了,用美工刀片挑起这个引脚,再焊线的。Boot1引脚,在原理图中,连接在200欧姆的排阻上,我是从排阻上焊线的。由于从网上下载了4份资料,需要反复测试,反复焊线设置启动方式,太麻烦了,后面加焊了排针,使用了杜邦线。 2. 安装ST_DfuSe_Demo_V3.0.6,驱动不会自动安装,需要自己更新驱动。把JLink 通过USB线插到电脑上,在设备管理器中,会显示未知驱动设备,手动浏览到ST_DfuSe_Demo_V3.0.6的安装路径(如:C:\Program Files (x86)\STMicroelectronics\Software\DfuSe v3.0.6\Bin\Driver\Win7\x64),即可完成驱动安装。 3. 运行DfuSeDemo, 4.点击Choose, 选择文件J-LINK-V9-bootloader.dfu,点击Upgrade,开始更新。 5.拔掉USB线,恢复启动引脚电平boot0:0,boot1:x(这个脚是JTAG的数据线引脚,取消接地即可)。插上USB线,打开JLink.exe,提示升级,成功后,即为最新版本(我的JFlash版本为JLink_V634f,升级后版本为: firmware: J-Link V9 compiled Aug 23 2018 09:45:44,Hardware version:V9.20.)。
<think>好的,用户想知道如何给STM32F407烧录程序。首先,我得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他可能是个刚接触嵌入式系统的新手,或者有一定经验但没接触过这个型号的开发者。我需要分步骤解释,确保他能够理解不同的烧录方法。 首先,烧录程序通常有几种方式:使用ST-Link、J-Link、USB DFU、或者串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步骤,我应该逐一介绍。用户可能手头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需要覆盖常见的几种。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每种方法的详细步骤。例如,ST-Link是比较常用的,需要连接SWD接口,然后使用STM32CubeProgrammer或者Keil、IAR这样的IDE。这时候要提醒用户注意接线是否正确,比如VCC、GND、SWDIO、SWCLK的连接,以及可能需要的复位引脚。 然后,USB DFU方式可能适合没有调试器的情况,但需要先配置启动模式为系统存储器启动,这可能对新手来说有点复杂。需要详细说明如何设置BOOT0和BOOT1引脚,以及如何使用软件工具进行烧录。 串口烧录也是一个选项,但可能速度较慢,且需要安装驱动,比如CH340之类的。这里要提到使用FlyMcu这样的工具,步骤包括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并加载hex或bin文件。 另外,用户可能遇到常见问题,比如驱动未安装、接线错误、电源问题等。需要给出一些排查建议,比如检查设备管理器中的端口识别,确认电源稳定,以及启动模式设置是否正确。 还要注意,烧录前需要生成正确的二进制文件,比如hex或bin格式,这可能需要在IDE中配置生成选项。如果用户使用CubeIDE或者Keil,可能需要指导他们如何导出这些文件。 最后,确保整个解释结构清晰,步骤明确,使用中文,避免专业术语过多,必要时解释术语。同时,提醒用户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比如断电操作,防止静电损坏芯片等。 总结下来,应该分步骤介绍几种主要烧录方法,每种方法的硬件连接、软件配置和操作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并顺利烧录程序。</think>以下是STM32F407烧录程序的步骤详解,提供多种常用方法供选择: --- ### 一、烧录前的准备工作 1. **生成二进制文件** 在Keil/IAR/STM32CubeIDE中编译工程,生成`.hex`或`.bin`文件(需在IDE中配置输出格式)。 2. **硬件连接** - 确保开发板供电正常(USB或外部电源) - 根据烧录方式连接调试器或USB线 --- ### 二、常用烧录方法 #### 方法1:ST-Link烧录(推荐) **硬件连接** ``` ST-Link引脚 → STM32F407 SWCLK → SWCLK (PA14) SWDIO → SWDIO (PA13) GND → GND 3.3V → 3.3V(可选,若开发板独立供电可不接) ``` **软件操作** 1. 安装驱动:[ST-Link驱动](https://www.st.com/en/development-tools/stsw-link009.html) 2. 使用工具: - **STM32CubeProgrammer** - 选择连接方式为ST-Link - 点击"Connect" → 加载`.hex/.bin`文件 → 点击"Download" - **Keil/IAR** - 在IDE中配置调试器为ST-Link - 直接点击"Download"按钮烧录 --- #### 方法2:J-Link烧录 **硬件连接** ``` J-Link引脚 → STM32F407 SWCLK → SWCLK (PA14) SWDIO → SWDIO (PA13) GND → GND Vref → 3.3V ``` **软件操作** 1. 安装驱动:[J-Link驱动](https://www.segger.com/downloads/jlink/) 2. 使用工具: - **J-Flash** - 新建工程 → 选择STM32F4xx芯片 → 加载文件 → 烧录 - **Keil/IAR** - 配置调试器为J-Link → 直接下载 --- #### 方法3:USB DFU模式烧录 **硬件设置** 1. 设置BOOT引脚: - BOOT0 = 1(接3.3V) - BOOT1 = 0(接GND) 2. 通过USB线连接开发板的USB_OTG接口 **软件操作** 1. 安装驱动:[DFU驱动](https://www.st.com/en/development-tools/stsw-stm32080.html) 2. 使用工具: - **STM32CubeProgrammer** - 选择连接方式为USB → 扫描设备 → 烧录文件 - **DfuSe工具** - 加载`.dfu`文件 → 点击"Upgrade" --- #### 方法4:串口烧录(USART) **硬件连接** ``` USB-TTL引脚 → STM32F407 TX → PA10 (USART1_RX) RX → PA9 (USART1_TX) GND → GND ``` **软件操作** 1. 设置BOOT引脚:BOOT0=1, BOOT1=0 2. 使用工具:**FlyMcu** - 选择串口号和波特率(通常115200) - 加载`.hex`文件 → 点击"开始编程" --- ### 三、常见问题排查 1. **驱动未识别** - 检查设备管理器中的端口/调试器状态 - 重新安装驱动或更换USB线 2. **烧录失败** - 确认SWD接口未占用(关闭IDE调试进程) - 检查供电是否稳定(避免使用长导线) 3. **芯片锁死** - 使用STM32CubeProgrammer的"OB配置"解除读保护 --- ### 四、关键注意事项 - 烧录时避免带电插拔调试器 - 若使用自制核心板,需检查NRST复位电路 - 不同封装型号的SWD引脚位置可能不同(参考芯片数据手册) 通过以上方法,可灵活选择适合的烧录方式。推荐优先使用ST-Link+STM32CubeProgrammer组合,兼容性和稳定性最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