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资源推荐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1
解决方案
建设单位:软件 134
编制单位:雎正
编制时间:2015.6.24
目录
引言 .........................................................................................................................................1
引言 ...........................................................................................................................................1
产品概述 ...................................................................................................................................8
产品优势 .................................................................................................................................23
国家与政策支持 .....................................................................................................................25
带来的价值与效益 .................................................................................................................27
主要结论 .................................................................................................................................29
物联网农业在农业中应用的意义 .......................................................................................30
一、引言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2
1.1 我国农业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长时间以来仍然处于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
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高科技难以普及,农民科学种植观念淡薄,认
识存在偏差。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极低,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壮农户转向
以打工收入为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更不愿意拴在土地上,导致大量土地资
源的浪费,农业生产力低下。由于诸多因素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多以人工种植和传
统种植方式为主,农药使用泛滥、土地盐碱化严重、水源灌溉浪费、施肥不科学
等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
高。农产品供给数量、质量及价格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
业生产在这些问题上面临诸多的挑战:
1)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程度低下
受人口激增压力及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双重影响,导致我农业分布区域范围
较为广泛,土地人口承载量低以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的现状,当前农业发
展尚处于生产性低耗源而结构性高耗源的非控式发展阶段。与一些农业发达国家
的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手段贫乏,
生产前缺乏规划,生产时缺乏管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和科技成果的利用率
都不高,生产管理制度和规范化作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业生产的
方式和生产工具的现代化程度普遍偏低,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脆弱,抗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较弱,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农户都还以手工方式耕作,生产手段落后,严
重浪费了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制约了农业发展的速度。
2) 生产技术落后、农业附加值低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达到小康后的我国消费者期望绿色、美味、
保健、多样化和优质的农产品,这与我国农产生产现状存在矛盾。农业生产技术
的落后,导致农产品品质难于提高,在农业产品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面,如:
大小、形状、色泽、口感、营养含量、易储藏性、易运输性、易加工性等等,与
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食品出口或内需供应中,人们对农产品中
是否含违禁药物、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是否染有动植物疫病安全指标重视越来越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3
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对科学生产的并不重视,科学生产观念落后,绝大部分
地方还是以传统方法,仅凭经验去判断农作物生长环境所需的温度、湿度及其需
水量等条件。
3) 农业市场信息不畅通、信息闭塞
农产品的数量问题,既包括不足也包括过剩,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就是“信息闭塞、销路不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条件下,缺乏市场信
息引导,小农经营的广大农民极易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生产。由于供求双
方信息被阻隔,导致盲目进入市场,一些地方卖粮难、卖菜难等问题,而另一些
地方可能就是菜价、粮价攀高,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农户由于缺乏市场信
息和销售渠道以及交通的不便利,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透明和沟通不及时是导致
农民盲目生产、选择生产的产品又不适合市场需求,农产品缺乏流通渠道的重要
原因。
4) 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产业化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1.2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
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
农 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国农垦农产品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等政策,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 我
国农业的发展。
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
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
灾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1994 年 12 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
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金农工程系统结构的基础是国家重点农
业县、大中型农产品市场、主要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各农业专业学会、协会。
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
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RFID 电子标签、远程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监测、二维码等技术日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4
趋成熟,并逐步应用到了智慧农业建设中,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
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使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并可远程控制,提高了农
业生产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了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
1.3 物联农业网简介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
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
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
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
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在全国范
围内都非常广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及时与否对于农作物的产量、
质量影响至关重要。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能够及时诊断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而农业专家又相对匮乏,不能够做到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出现在现场,
因此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产品在农业领域就有了用武之地。农业信息化,智慧化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新时期农
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国民生计的大事。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
现代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
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
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业物联网建设主要包括环境、植物信息检测,温室、农业大棚信息检测和
标准化生产监控,精准农业中的节水灌溉等应用模式,例如农作物生长情况、病
虫害情况、土地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等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
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 pH 值
等信息的监测。
智能农业控制通过实时采集农业大棚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
行处理,为农业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5
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
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
1.4 世界各国的农业信息化
1.美国
美国的农业信息化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
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信息化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的知识的处理、
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2.德国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是德国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存
储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从初级阶段走向成熟的阶段,如早在 1976 年就使用计算机
计算每块地的面积、登记每块地的类型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地区、村
庄、道路的信息系统。80 年代中期,德国政府委托有关研究部门建立了全德国
的地区农业经济模型,成为很成熟的农业信息处理系统,为有关决策提供服
务。至 90 年代初,德国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模拟模型技术开发走向应用的阶
段。在此时期,德国在农业数据库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进
入 20 世纪 90 年代,信息技术在德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电脑广为普及。通过
Internet 联网,德国已拥有了发达的通讯网络。90 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互联网
络的出现,使农业信息的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大型而低效的数据存储
设施被高效的计算机系统所取代。目前,德国通过各种网络的连接,可查找到各
种专业研究信息、科技管理信息和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3.日本
日本到了 80 年代末,由于各种信息机械的迅速普及和网络化的发展,农村
信息化政策不断得到扩充,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 1998
年底,在日本各都道府县建立的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网络中心等机构有 67 个,
平均每个县有 1.5 个农业信息中心。另外,在全国各地有 38 个研究机构在开展
信息化软件开发以及信息化应用研究等课题。日本 20 世纪 90 年代初建立了农业
技术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即电信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DRESS),其大型
剩余22页未读,继续阅读
资源评论


可爱豆豆乐
- 粉丝: 2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AI知识蒸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docx
- AI在学生写作规范与引导中的教育伦理探讨.docx
- AI招聘系统的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ocx
- GNSS水汽反演技术的PPP算法改进与区域精度验证研究.docx
- FAERS数据库异常信号挖掘与风险评估的新进展.docx
- 车辆动态识别算法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docx
- 出版业人工智能时代策略与行动研究.docx
- 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预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ocx
- 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出口模式的转变及其影响分析.docx
- 大数据驱动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及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docx
- 大数据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与挑战.docx
- 发电机组爬坡约束的优先级优化与启发式算法.docx
- 改进Yolov8n算法在珊瑚白化图像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探索.docx
- 改进YOLOv8算法在自动驾驶避障策略中的应用及风险评估.docx
- 动态无线环境中的频谱感知算法优化研究.docx
- 钢筋混凝土高墩施工线形控制的智能算法研究.docx
资源上传下载、课程学习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哦~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此处反馈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