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火电厂作为基础能源设施,其运行效率与成本控制直接关联到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与经济性。目前,火电厂的辅助车间系统集中控制及方案探讨主要聚焦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和系统整合,实现火电厂的高效运营和管理。在这一领域中,DCS和PLC的应用已经为火电厂自动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仍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在当今时代,火电厂的辅助车间如除灰、补给水处理、凝结水精处理、废水处理和输煤系统等,虽普遍采用PLC+CRT站监控方式,但各系统之间的监控独立性限制了整体效率的发挥。这种分散的控制模式导致了多个控制室的设立,以及运行人员的分散分布,不但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消耗,还影响了整个电厂的资源有效共享。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的火电厂,已经实现了全厂管控的一体化,两台机组及辅助系统共用一个控制室,显著减少了运行成本。
随着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成为大势所趋,火电厂需要通过提高设备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以及通过减员增效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大型火电厂(600MW至1000MW)中,对辅助车间的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控制的推广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版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也鼓励合并辅助车间控制系统,以减少控制点,实现无人值班设计。
技术的发展为辅助系统集中控制提供了可能,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为集中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众多老电厂正在进行水、灰、煤等系统的集中控制改造,而新建电厂则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集中控制方案。集中控制不仅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运行人员,还能有效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从而提高电厂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集中控制的实施并非没有挑战。例如,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以及如何在控制逻辑中处理好各车间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等问题都需要解决。此外,集中控制要求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控制系统故障而影响整个电厂的正常运行。
未来,火电厂在推进集中控制方案时,还应继续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技术,简化复杂工艺,推动辅助车间系统集中控制的实施。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火电厂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电力行业中稳固自身的地位,提高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社会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电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