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基础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软件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命周期。软件可定义为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体。分类方面,可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此外,软件也可根据其工作方式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和并行处理软件。软件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维护长期性、高成本性等特征。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的原则与方法来研制和维护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阶段评审、严格的产品控制和结果的可审查性。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被构想到最终淘汰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六个阶段。 软件工程研究的对象包括过程、方法和工具。例如,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组织成熟度的模型,它包括初始级、可重复级、确定级、管理级和优化级五个级别。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模型是瀑布模型,其优点在于支持结构化软件开发、控制了开发的复杂性并促进了开发工程化。 需求工程涉及用户、系统分析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等主要角色。结构化需求分析常用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来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数据流图的构成包括数据源、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和数据流。功能单元(加工)的说明方法有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等。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则侧重于用例的需求分析,包括确定参与者、用例和用例之间的关系等。 数据流图是一种用符号描绘信息流动和处理的工具,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只考虑软件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而不涉及具体实现。数据字典则对系统用到的所有数据项和结构进行精确定义。用例模型描述了指定系统的用例、参与者和用例—参与者关联关系。用例之间有扩展关系、包含关系和泛化关系。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结构化设计方法基于结构化分析产生的数据流图,将程序分解为模块,每个模块具有功能、逻辑和状态三个基本属性。程序结构描述了程序的控制层次和接口情况,而软件过程则描述模块的处理细节。结构化分析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而软件体系结构则是软件的整体结构。 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包括对软件本质的理解、软件工程的核心原则、需求工程的方法、结构化设计和分析技术等关键概念和技能。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进行有效软件开发的前提。


































剩余53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1599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电子商务项目采购管理.ppt
- 网络信息员培训.ppt
- 某厂房综合布线系统改造设计方案.doc
- 碳膜印制电路板数字扫描图像阈值分割算法研究.doc
-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知识考试试题(最终).doc
- 通信工程概预算练习题模板.doc
- 如何利用PS软件对添减篡改图像进行鉴别.docx
-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施计划书.pdf
- 网络安全宣传标语.docx
- 分组密码算法和流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分析.doc
- 语音模式识别与声控智能家居设想.doc
- (源码)基于Python和Arduino的面部识别考勤系统.zip
- 税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培训班.pptx
- 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PPT课件.ppt
- 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docx
- 一页纸项目管理PPT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