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老外写的文件粉碎源码”表明这是一个由非中国开发者编写的用于彻底删除文件的软件源代码。文件粉碎程序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文件在被删除后无法通过数据恢复工具找回,以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文件粉碎的概念、原理以及可能涉及的技术点。
文件粉碎技术:
1. 文件删除:在操作系统中,当我们删除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并不会立即清除文件内容,而是仅仅将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名、大小、位置等)从文件系统中移除,标记该存储空间为可重用。因此,未被覆盖的数据仍存在于硬盘上,可以被数据恢复工具找回。
2. 粉碎原理:文件粉碎器的工作方式是多次写入随机数据到待删除文件的磁盘区域,覆盖原始数据,使得即使使用高级的数据恢复工具也无法恢复。通常,这个过程会重复多次以确保数据被彻底抹去。
3. 国际标准:文件粉碎过程有时会遵循特定的删除标准,如DoD 5220.22-M(美国国防部标准),它规定了七次覆盖的算法,每次覆盖都使用不同的位模式。
4. 涉及的技术:文件粉碎器需要访问文件系统,了解文件在磁盘上的分配情况。这可能涉及到FAT(文件分配表)或NTFS(新 Technology File System)等文件系统的知识。同时,需要了解如何生成和写入随机数据,这可能涉及到随机数生成算法。另外,源码可能包含Windows API调用来操作文件和文件系统。
5. 源码分析:压缩包中的文件如Sdel.c可能是源代码文件,包含了C语言编写的程序逻辑;sdel.dsp和sdel.dsw可能是Visual Studio项目文件,用于构建和调试源代码;Defrag.h可能是头文件,包含函数声明和数据结构定义;resource.h可能包含资源定义;sdel.ncb、sdel.opt和sdel.plg是Visual Studio的中间文件和设置文件;sdel.rc是资源脚本,定义了程序的图标、菜单等;README.TXT可能包含关于项目的信息和使用说明。
6. 安全性与性能:虽然文件粉碎能提高数据安全性,但过度的粉碎过程可能对硬盘造成额外的磨损,降低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粉碎策略和次数很重要。
“老外写的文件粉碎源码”涉及到文件系统、数据恢复、安全删除、随机数生成以及C语言编程等多个IT领域的知识点。通过阅读和理解源码,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数据的彻底删除,以及如何编写这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