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计算机的定义与起源:
计算机,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够高速运算、具有存储能力并且由程序控制操作的自动化电子设备。它能够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因此被称为电脑。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仪和计算机)被认为是第一台具有实际意义的电子计算机。ENIAC由莫奇莱教授和埃克特博士设计,于1946年投入运行,尽管体积庞大且耗能高,但它的运算速度远超当时的计算工具。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电子管时代,主要元件为电子管,功能有限,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减小,性能提升,出现了FORTRAN和COBOL等高级编程语言。
-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年):集成电路时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小型化,性能进一步提升,出现了BASIC语言,操作系统开始形成。
- 第四代计算机(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性能显著提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万次以上,应用范围广泛,个人计算机普及,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更加成熟。
3. 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其中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操作系统管理硬件资源,协调计算机工作。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冯·诺依曼结构,即数据和指令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通过CPU进行取指令、解码、执行的过程。
4. 微机基本组成:
微机,即微型计算机,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集成了CPU的功能;内存用于临时存储运行中的数据和指令;硬盘是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
5. 计算机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企业管理、互联网服务、家庭娱乐等。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总结:Windows 98操作系统虽然不再主流,但理解其运行的基础——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以及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对于理解现代操作系统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从ENIAC到现代个人计算机的演变,体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