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知识点总结
#### 一、绪论
1. **背景介绍**
- **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 **具体问题**:图书馆面临的具体问题包括书库空间不足、图书挤压严重、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
- **解决方案**:通过开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的人力成本。
2. **开发背景的选用及介绍**
- **SQL Server 2008 R2**
- **简介**:SQL Server 2008 R2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数据库管理领域。
- **优点**:
- 非过程化语言:SQL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进行操作,无需关注底层数据存储细节。
- 统一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 兼容性:几乎所有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SQL语言。
- **VB6.0**
- **简介**:Visual Basic 6.0是一款由微软开发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基于Basic语言,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编程。
- **特点**:易于学习、开发周期短、支持多种数据库连接。
#### 二、需求分析
1. **系统需求**
- 主要功能包括图书基本信息的查询(如图书编号、书名、作者、价格等)、图书的借阅与归还、用户密码修改等。
- **借阅信息**:记录用户借阅图书的信息,包括借书日期、应还日期等。
- **罚款**:当用户逾期未还书时,系统会自动计算罚款金额。
- **修改密码**: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2. **功能需求**
- **系统管理**: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提供退出选项以便用户安全退出。
- **管理员登录**:管理员拥有高级权限,可以进行图书管理(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和用户管理(查询、添加、修改、删除)。
- **背景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定义系统背景和背景音乐。
#### 三、概念设计阶段
1. **实体E-R图**
- 定义了系统中的主要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包括图书、用户、管理员等实体之间的关联。
2.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 将E-R图中的实体和关系转换成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
3. **数据字典**
- 记录了每个表的字段名称、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为空等详细信息。
#### 四、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 **创建数据库、数据表**
- 基于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的成果,创建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表。
#### 五、应用程序设计
1. **图书管理员管理处理**
- 实现了管理员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包括添加新书、修改现有图书信息、删除图书等操作。
- 管理员还可以查看借阅记录,处理逾期罚款等。
2. **图书查询**
- 用户可以按书名、作者或其他关键词进行图书搜索。
- 查询结果展示图书的基本信息,并允许用户进一步操作。
3. **用户登录**
- 提供用户登录界面,验证用户名和密码。
- 登录成功后,用户可以访问自己的账户信息,并进行借书、还书等操作。
4. **背景设置**
-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系统的背景图片和背景音乐。
- 该功能虽然不是核心功能,但能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项目涵盖了从系统需求分析到最终应用的设计全过程,不仅涉及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还包括了前端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这是一次全面且深入的学习经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