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ilers -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2006)
Alfred V. Aho, Monica S. Lam, Ravi Sethi, Jeffrey D. Ullman-Compilers -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Pearson_Addison Wesley (2006) 《编译器:原理、技术与工具》(第二版)是由Alfred V. Aho、Monica S. Lam、Ravi Sethi和Jeffrey D. Ullman合著的经典教材,由Pearson Addison Wesley在2006年出版。这本书是编译器设计领域的权威之作,被誉为“龙书”,对全球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译器是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软件。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编译器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 1. **词法分析**:这是编译器的第一步,它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称为“标记”的基本单元。书中详细解释了正则表达式和自动机理论,这些都是词法分析的基础。 2. **语法分析**:这个阶段将标记组合成符合编程语言语法规则的结构,通常采用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 CFG)来描述。书中介绍了LL和LR解析技术。 3. **语义分析**:这部分涉及理解程序的逻辑和计算过程。语义分析包括类型检查、常量折叠和优化等步骤,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并提升性能。 4. **中间代码生成**:编译器通常会生成一种抽象的中间表示(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IR),便于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5. **代码生成**:编译器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指令集。书中讨论了如何生成高效的机器码,包括寄存器分配和指令选择策略。 6. **错误检测**:编译器需要在源代码中找出语法错误和类型错误,书中介绍了错误检测和报告的方法。 7. **优化**:为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编译器可以进行各种优化,如死代码消除、循环展开、常量传播等。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高级优化技术。 8. **实用编译器构造**:除了理论,书中的实践部分介绍了如何使用工具如Yacc和Lex来构建实际的编译器。 9. **运行时系统**:编译器不仅限于生成代码,还涉及运行时环境,如垃圾收集、异常处理和内存管理等。 这本书的第二版更新了编译器领域的最新进展,增加了对现代编程语言特性的讨论,如面向对象编程和泛型编程。此外,书中还包括大量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编译器:原理、技术与工具》为学习编译器设计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是计算机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希望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或从事编译器开发和语言设计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剩余1034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专升本C语言试卷.docx
- 网络营销策划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 君豪贸易电子商务网站解决方案.doc
- 云计算的军事应用初探.docx
- 2023年VisualBasic题库有答案要点.doc
- 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docx
- 模块一-网络营销概述2ppt课件.pptx
- 【推荐】运用文本数据库中元数据关联规则进行知识发现的研究.ppt
- 集团网站专业版集团客户端使用手册.doc
- 网络公司季度工作总结.pptx
- 红塔集团数据库营销系统集成安装用户手册.doc
- 8.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ppt
- 员工亲历微软与Google工作管理资料.pdf
- 算法概述概要.pptx
- 网络化智能家居平台商业计划书.doc
- 制冷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