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是理解计算机系统工作方式的关键,其中包括了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系统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讲义主要探讨了这些主题,旨在提供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的深入理解。
5.1 输入输出设备概述
输入输出(I/O)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桥梁,它们负责将用户的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以及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常见的I/O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优化系统性能和设计高效的程序。
5.1.1 点阵式设备运行原理
点阵式设备如打印机,通过控制一系列小点(像素或字符点阵)来形成图像或文本。每个点可以独立开关,形成不同颜色和形状。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早期的打印机,例如针式打印机,通过移动打印头在色带上撞击点阵形成字符。
5.1.2 显示器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出设备,通常由显示控制器、像素矩阵和显示面板组成。现代显示器多采用液晶显示屏(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改变像素单元的电荷状态来调整光的亮度和色彩,从而显示图像。
5.1.3 打印机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打印机分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等多种类型。喷墨打印机通过喷射微小墨滴形成图像,而激光打印机利用激光束扫描显影鼓,然后通过静电吸引粉末到纸上形成图像,再加热定影。
5.1.4 计算机键盘运行原理
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它由多个按键组成,每个按键下连接一个机械开关。当按键被按下时,开关接通,产生电信号,经由接口电路发送到计算机。
5.2 输入输出系统
5.2.1 输入输出系统概述
输入输出系统是连接CPU和I/O设备的桥梁,它负责协调数据传输,处理中断请求,并确保数据正确无误地在设备间传输。
5.2.2 计算机总线
计算机总线是系统内各组件之间通信的物理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指定内存或设备的位置,而控制总线则管理传输的启动、结束和其他信号。
5.2.3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逻辑接口,它处理数据格式转换、错误检测和校正、中断处理等功能。
5.2.4 串行接口的内部组成与传送协议
串行接口如USB、RS-232,一次传输一位数据。其内部结构包括数据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握手信号。串行接口的传输协议如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规定了数据的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5.2.5 并行接口芯片与并行输入输出操作
并行接口如PCI(外围组件互连)一次性传输多位数据,通常比串行快。并行接口芯片如LPT(并行端口)和IEEE 1284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常用于打印机等高速设备。
5.2.6 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
输入输出方式有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等。程序控制方式由CPU直接控制数据传输;中断方式允许CPU在执行其他任务时处理I/O请求;DMA方式则允许数据直接在设备和内存间交换,无需CPU参与。
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为学习更高级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理解这些概念对于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和故障排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