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pnetModeler的EPON建模和带宽分配算法仿真研究
#### 概述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Interleaved Polling with Stop(IPS)方式带宽分配算法的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最大端到端延迟、平均端到端延迟和业务吞吐量等关键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仿真了一种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区分优先级的带宽分配算法,并提供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 EPON系统与MPCP协议
##### EPON系统结构
E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的无源光网络结构,其特点是光信号在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之间传输时,信号通道上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OLT通常位于中心局,负责管理整个EPON系统。由于以太网的广播特性,在下行方向,OLT向各个ONU广播IEEE 802.3帧;而在上行方向,则采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机制,OLT根据ONU的请求为其分配时隙,确保各ONU间能够互不冲突地共享信道资源。
##### MPCP协议
为了适应EPON的点到多点传输结构,IEEE 802.3ah工作组制定了MPCP(Multi-Point Control Protocol)协议。该协议规定了两种主要消息类型:GATE和REPORT。GATE消息由OLT发送给ONU,用于授权带宽;REPORT消息则由ONU发送给OLT,用于请求带宽。MPCP协议并未明确规定如何使用这两种消息,但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1. **Poll-and-stop Polling**:OLT发送GATE消息后,会等待相应ONU的REPORT消息回馈后再发送下一个GATE消息。这种方式实现简单,但信道利用率较低。
2. **Interleaved Polling**:OLT发送GATE消息后,不必等待ONU的REPORT消息即可发送下一个GATE消息。这种方式提高了信道利用率,但不易实现带宽的统计复用。
3. **Interleaved Polling with Stop (IPS)**:OLT在收到所有ONU的REPORT消息后,再向所有ONU发送GATE消息。这种方式信道利用率较高,易于实现带宽的统计复用,但OLT在计算分配ONU带宽时需要引入一段DB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计算时间。
#### 构建EPON仿真系统
在OpnetModeler平台上构建EPON仿真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不同的带宽分配算法的效果。通过模拟真实的EPON网络环境,研究人员可以对不同的带宽分配策略进行评估和优化。此仿真模型不仅可以模拟网络的基本运行情况,还可以针对特定的服务质量需求进行调整。
##### 仿真模型特点
- **模型灵活性**:仿真模型允许对EPON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最大端到端延迟、平均端到端延迟和业务吞吐量。
- **算法仿真**:基于QoS的带宽分配算法可以通过调整ONU的优先级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分配。
- **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带宽分配算法之间的性能差异,进而选择最优方案。
#### 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OpnetModeler的EPON系统仿真模型及其在带宽分配算法仿真实验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该仿真模型,不仅能够深入理解EPON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还能够为设计更加高效、灵活的带宽分配算法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对于提高EPON网络的整体性能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