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学技术,它涉及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操作,以改变其遗传特性,实现特定的功能。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重组DNA技术,它始于1972年,由Jackson, Symons, 和 Berg的工作奠定基础,他们首次生成了重组DNA分子。1973年,Cohen和Boyer成功地开发出首个能够在细菌宿主中复制的质粒载体,这标志着基因工程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他们的工作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和表达提供了基础,也因此获得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基因工程定义为利用各种酶处理,将细胞外的核酸片段(目的基因)与病毒、细菌或其他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这些重组DNA分子随后被导入受体细胞中,通过无性繁殖(克隆)来复制和表达目的基因。这一系列过程旨在人为地改造基因,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克隆是指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形成的DNA重组体在受体细胞内部复制和扩增的技术。而基因表达则指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转录和翻译,从而实现功能研究。
基因工程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1. 克隆感兴趣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研究基因的组织结构。
2. 将基因转入原核表达载体,大规模合成蛋白质,生产多肽产品。
3. 将基因转入真核表达载体,导入细胞,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
1. 分离:提取目的基因。
2. 切割: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子。
3. 连接:通过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分子连接。
4. 转导:将重组DNA分子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
5. 筛选:找出含有重组分子的克隆。
6. 鉴定:鉴定重组分子片段,确认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和表达。
目的基因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RT-PCR方法获取cDNA,或者人工合成。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基因工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可以添加特异性酶切位点、保护碱基、标签序列,以及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以优化目的基因的表达。使用高保真聚合酶,如HF、Pfu、Probest等,可以减少错误合成。
载体是基因工程的关键工具,它们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确保基因的复制和表达。载体根据来源和功能分为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柯氏质粒载体、病毒载体等。克隆载体主要用于基因扩增,表达载体则使目的基因得以表达,而穿梭载体则能在原核和真核细胞间转移。
质粒载体是常用的克隆和表达载体,它们包含复制起点、抗菌素抗性标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支持目的基因的插入和选择。
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的核心,它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医药、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通过操纵基因,科学家们能够解决复杂的生命科学问题,创造新的生物制品,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