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污染源及污染管理经历了不同阶段的重点调整。最初,污染管理集中于企业层面的“三废”治理。进入80年代,转向了工业污染源的综合防治,但这种防治局限在小范围的区域环境治理。到了90年代,重点转向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并在重点城市和流域区域展开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管理主要依赖两类数据库: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库和环境统计数据库。国家实施的“33211工程”也成为了污染治理的重点,其中包含了水和大气污染的集中治理,以及特定地区如淮河、辽河等河流和太湖、滇池等湖泊的污染防治。 进入21世纪后,污染源信息管理GIS成为了环境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这种系统通常包括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污染控制区数据、流域管理数据等,形成一个综合的污染源信息数据库。GIS在环境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任务包括对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统计调查、分析和提供咨询,以及实行统计监督。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源主要来源于基层报表数据、综合报表数据和代码数据等。环境统计GIS的功能设计涵盖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功能模块设计、分析报告、GIS应用系统维护等方面。 在功能设计上,GIS系统需要实现数据录入、数据导入、检查校验、导出、服务器统计数据库查询、汇总、GIS应用、分析、打印基表信息查询等功能。系统结构设计则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分析报告、系统结构设计、数据统计报表输出以及系统维护。 实际应用中,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用于实现污染源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的综合管理。这类系统能直观地展现污染源的分布特点、总量特征及其排放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网络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网上发布。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共享功能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 系统设计的实例介绍,如污染源管理信息查询与分布系统,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对污染源信息的高效管理和直观展示。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包含了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污染源专题数据库,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库以Arc/Info Coverage格式存储,内容涵盖了行政区划、居民地、铁路、公路、水系、地貌和其他要素等详细信息。 此外,系统总体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结构示意图,详细展示了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空间数据库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多种要素,例如省界、地区界、县界、铁路线、铁路桥、公路桥、河流、湖泊、水库、等高线、高程点以及丘陵、平原、山地等自然地貌。这些数据需要借助专业的GIS软件,例如Arc/Info,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污染源信息管理GIS为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收费和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在流域环境管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剩余54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3921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网络安全教育标语口号通用50句.doc
- 年度上海大众斯柯达全品牌网络公关规划PPT课件.ppt
- 2023年机械毕业设计课题汇总可选题目均有全套CAD图纸.doc
- 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秋季《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起专)》期末考核.doc
-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 亲爱的小数班的学员们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我们学习新.pptx
- 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题.doc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小区方案.doc
- 孝昌网络码流显示专项方案.doc
- 企业网络解决方案毕业论文.doc
- 基于PLC的交通灯控制系统毕业论文.doc
- 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docx
- 现代网络营销技巧培训.pptx
- 项目管理试用期总结怎么写.doc
- 三网络的研究之光纤通信.doc
- 网络聊天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