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是微软提出的一种组件编程模型,它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跨语言、跨平台的接口规范,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共享代码和数据。COM技术的核心在于其对象模型,它定义了对象如何创建、交互以及管理生命周期。在"COM技术内幕—微软组件对象模型"这本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COM基本概念**:COM是一种二进制标准,它定义了对象的接口和实现方式,允许不同编程语言编写的组件互相协作。COM对象是具有唯一标识的独立实体,它们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确保了对象的独立性。
2. **接口(Interface)**:在COM中,接口定义了一组方法,对象通过实现这些接口来公开其功能。接口不包含实现,只是方法签名的集合,这使得接口可以被多个类实现,增强了代码的复用性和灵活性。
3. **组件注册**:COM对象在系统中使用前需要在注册表中注册,这样系统才能找到并使用它们。注册过程包括分配CLSID(Class ID)和IIDs(Interface IDs),以便其他组件可以定位和调用COM对象。
4. **动态链接库(DLL)与COM服务器**:COM对象通常存在于动态链接库中,作为COM服务器运行。DLLs允许多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内存中的代码,从而节省系统资源。
5. **延迟绑定与接口指针**:COM支持延迟绑定,即在运行时确定方法的调用,而不是在编译时。这使得COM对象可以灵活地处理未知或动态变化的接口。接口指针是COM通信的关键,它指向实现特定接口的对象实例。
6. **组件版本控制**:COM提供了一套版本控制机制,使得新的组件版本可以在不影响旧版本客户端的情况下发布。这包括接口版本号和类版本号的管理。
7. **事件与事件处理**:COM支持事件模型,允许一个对象向其他对象发送通知(事件)。事件源通过接口暴露事件,事件接收者通过实现特定的接口订阅和处理事件。
8. **自动化(Automation)**:COM自动化使得脚本语言和非COM编程环境可以方便地使用COM组件。例如,VBScript和JavaScript可以无缝调用COM对象,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9. **ActiveX**:ActiveX是基于COM的,主要用于Web应用的技术,允许网页嵌入控件,如Flash、Java Applet等。ActiveX控件是可执行的COM对象,可以提供丰富的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
10. **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ATL是微软提供的C++模板库,简化了COM组件的开发。MFC则是C++的类库,封装了Windows API,两者都支持COM编程。
以上是COM技术内幕一书中可能涵盖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开发者可以掌握创建高效、可重用的组件,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并能更好地理解微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技术,如OLE、OLE Automation、ActiveX和COM+。
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