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本人是从2013年起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一直到今天,经历了大学教育、公司教育、开源线下活动的教育。对计算机系学生的培养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1. 兴趣是基础
学习计算机,其实就是学习一门语言。这门语言包罗万象,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去驱动,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半途而废。所以激发兴趣是第一步,可人群的对某件事的正态分布基本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掐头去尾后,处于中间地带的羊群才是激发兴趣的重点关注人群。
没有兴趣,能学好一半的强相关的课程都算是成功。
2. 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的组织不应该以所谓的行政班级来划分,而是应该全部由学生自主选课。如果一个学生愿意,他去和高几年级的人一起学也无伤大雅。这种感受就像第一人称游戏一样,他对整个学习有了一定的操控感。教育资源这个时候,其实更像是服务器在提供服务。
3. 实践动手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所有的工科里,只有计算机可以每年最大限度地产出人才。其根本原因是做实验的成本低。计算机科学的学习,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用笔记本电脑搞定。这大大增加了学习的便捷性,降低了学习成本。可即便如此,还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理论也学不好,实践能力也差。动手实践应该从大一开始,而且动手实践的小组不应该是同年级的,而是从大一到大四都有。
4. 教师不应以论文、研究成果等来评职称
科研应该交给科研机构而非高校,高校在未来应该主要负责教学。教学正逐渐成为一种道德而非正业,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学质量无关于教师的个人职业成长。如果可以摒弃旧有科研模式,兴建足够的研究所,让高校成为研究所的辅助机构,此类现象可得到很大缓解。另外对于教师的晋升,不应以论文、专利等为依据。反而应以教学质量、就业质量为依据。这样才能恢复高校本身的作用,否则高校就是一个披着学校外衣的科研院所,学生只是这个研究院的游客,多数学生游玩四年被发了一个游园证明就离开了。
结语
以后想到什么了再发吧,暂时就想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