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C++实现40讲(13)编程与哲学

本文探讨了程序设计中的两种核心世界观:过程论与对象论。过程论强调数据与逻辑的分离,视程序为一系列预定义的过程;而对象论则主张数据与逻辑的融合,将世界视为对象间的相互作用。两种视角分别孕育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切的起源:问题及问题的求解。

编程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视角和思路。哲学家归纳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一套理论体系,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法论

我们知道,哲学领域中,最根本的对立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附属其下,又有许多对立,如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等等。这些对立形成了哲学的基本体系、派别和出发点。实际上,这些对立,都是世界观的对立。世界观,简而言之即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世界观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本源和出发点。

同样,在程序世界里,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对立便是过程论对象论的对立,这个对立,衍生出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论。于是,要真正理解面向过程和面相对象,我们就不得不先深究一下程序世界中这两种世界观。

首先要提到的是,不论是过程论还是对象论,都承认一点,那就是程序世界本质上只有两种东西——数据和逻辑。数据天性喜静,构成了程序世界的本体和状态;逻辑天性好动,作用于数据,推动程序世界的演进和发展。**尽管上述观点是统一的,但是在数据和逻辑的存在形式和演进形式上,过程论和对象论的观点截然不同。

过程论认为:数据和逻辑是分离的、独立的,各自形成程序世界的一个方面(Aspect)。所谓世界的演变,是在逻辑作用下,数据做改变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有明确的开始、结束、输入、输出,每个步骤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明确的和预定义的,小过程组合成大过程,大过程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过程。所以,程序世界本质是过程,数据作为过程处理对象,逻辑作为过程的形式定义,世界就是各个过程不断进行的总体。

对象论认为:数据和逻辑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相关的数据和逻辑形成个体,这些个体叫做对象(Object),世界就是由一个个对象组成的。对象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外提供一定的服务。所谓世界的演进,是在某个“初始作用力”作用下,对象间通过相互调用而完成的交互;在没有初始作用力下,对象保持静止。这些交互并不是完全预定义的,不一定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对象间交互是“偶然的”,对象间联系是“暂时的”。世界就是由各色对象组成,然后在初始作用力下,对象间的交互完成了世界的演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