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的欢乐之旅:从"我有一个想法"到"退休快乐"
各位码农朋友们,今天我们不聊枯燥的理论,让我们用轻松的方式看看一个软件是如何度过它精彩(or 悲惨)的一生的~
前置(计划阶段-市场调研,确定开发目标及可行性 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 根据用户变换主题)
1. 需求分析 - "用户说想要一匹马?"
在这个阶段,产品经理化身为"需求翻译官",主要工作包括:
- 把用户说的"我想要更快"翻译成"需要缓存优化"
- 把老板说的"简单做做"理解成"要支持千万级并发"
- 把设计师的"极致体验"换算成"程序员996大礼包"
经典对话场景: 用户:"我想要个能自动写代码的AI" 产品:"好的,我们会在3.0版本实现" 开发:"???"
2. 系统设计 - "用乐高搭建数字城堡"
这时候架构师开始表演:
- 画了20种UML图,最后用了最丑的那个
- 在"微服务"和"单体应用"之间反复横跳
- 数据库选型就像选秀,最后MySQL总是赢家
设计原则三连:
- 高并发
- 高可用
-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