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 9 点左右,深圳往西北,我载着楠哥回老家广西河池。
这是第二次,只有我们俩的独行。
楠哥坐在后排,像只停不下来的小麻雀,一会儿问我“服务区还有多远”,一会儿把从小视频里学来的驾驶技巧复述给我听。
凌晨 1 点,我困得眼皮打架,停车休息。
他拉我下车:“爸,我们去那边看一下。”
一圈回来,人却清醒了。
我们又往前开了半小时,直到再次熄火,小家伙在后排躺下没多久就睡着了。
醒来已是早上 8 点多,回到家刚好 10 点,阳光打在院子里的黄皮果树上,像把时间镀了一层金。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和老同学波哥聊过很多。
波哥的方法理性、系统;另一位同学则信奉“放养”。
轮到我自己,却全是野路子——
我没把楠哥当孩子,他也没把我当父亲。
做错事,我会训他;屡教不改并且做了出格的事情,我也会动手。
可更多时候,我们是并肩坐在床沿的朋友。
回老家的前一晚,我们聊到凌晨。
我说工作上的不容易,他说学习的苦。
熬夜后的第二天清早,他催我:“快走,别迟到了。”(语气像个大人)。
回家后带爸妈去了河池小三峡,游船靠岸。
我和妈妈走在前,楠哥忽然回头:“我去扶爷爷。”
他小跑回去,牵起爷爷的手,一步一步赶上大巴。
那一瞬,风从峡谷吹来,我眼眶发热——
我的孩子,好像真的长大了。
傍晚到表哥家,我提醒他叫人。
他挨个喊过去,声音清澈也自信。
我们在金城江待到夜里 9 点,返程时,台风预警已挂满深圳。
我收拾行李下楼摸着他的头跟他说:“我要回去上班了,照顾好自己。”
他点头,干脆利落:“放心吧。”
我爸塞给我一只西瓜,我妈摘了满满一袋黄皮果。
我摆手:“太重,别带了,我也不喜欢吃这些”
楠哥笑着接过,全放进后排:“留着路上吃。”
写这篇文章时,朋友圈有人发:
“在举目无亲的地方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我回了一句:
“只有时间才能让人真正成长。”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我给楠哥的,是一次次并肩而行的对话,让他在成长的同时,始终带着爱。
愿他既有去远方的信心,也有回家的真心。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家庭的一些问题,说实话,我没有经验,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做父亲。但是从自己孩子身上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