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过程的定义
膜:起栅栏作用,阻止块体移动(mass movement)而允许一个或几个物类有序通过的相。
超滤(ultrafiltration,UF)是以压力为驱动力,利用合成的高分子半透膜高精度的截留性能进行固液分离或使不同分子量物质分级的膜法分离技术。
超滤介于纳滤与微滤之间,它的定义域为截留分子量5000—500000左右,相应的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2×10-9—100×10-9米。
超滤膜对溶质的分离过程
超滤膜对溶质的分离过程主要有:
1.在膜表面及微孔内吸附;
2.在孔中停留而被除去(阻塞);
3.在膜表面的机械筛留(筛分)。
超滤过程的原理
在膜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下,当溶液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蛋白质和微生物通过,以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基本术语
产水量: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膜的液体量.单位为L/M2h。
截留分子量(MWCO):截留率为0.9(0.95)时被膜截留的最小物质的分子量。
截留率(%):在特定条件下膜对溶质截留能力的定量量度。
透过率(%):溶质在膜上的透过性能=1-截留率。
亲疏水性:膜与水的亲和能力的量度。
超滤浓水:超滤过程中未透过膜而排出的水。
跨膜压差:膜截留液侧与透过液侧的压力差.
浓缩因子:进料液的最初体积(质量)与超滤后浓缩液的最终体积(质量)的比率
全过滤(死端过滤 ):通过往浓缩液中加入溶剂来实现分离的过程。(连续和间歇)。
错流过滤:指部分进水透过膜元件形成产水,其余部分形成浓水的过滤方式。
浓差极化:被膜截留的溶质在膜表面聚积导致溶剂迁移阻力的增加或局部渗透压的增加(该两者均使通量下降)并可能改变膜的截留性能的现象。
流动沟:膜组件中流体流动的空间。
膜组件:膜单元和承装该膜单元的筒体(压力容器)组成组件。
按膜材料超滤膜可以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1.纤维素酯类
主要有CA、CTA、CA-CN
优点:亲水性好,成孔性好,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
缺点:耐酸